固定汇率制度
2023-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耳尧
汇率制度的一个重要制度是固定汇率制,即由政府决定本国货币兑换成其他货币的各个比率。
历史上,最重要的固定汇率制是金本位制。
所谓金本位制,是指每个国家都将自己的货币的价值确定为固定数量的黄金,再以黄金为基础,建立起各国货币之间的固定汇率。
在金本位制条件下,不同国家的货币的交换比率(又称“票面价值”或“平价”)得以固定,即由其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决定。
牛顿最早提出金本位制度。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
1717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在担任英国铸币局局长期间将每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英镑17先令10.5便士。1797年,英国宣布铸币条例,发行金币,规定了含金量。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到19世纪后期,金币本位制已经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用,它已具有国际性。由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这种国际金本位制度持续了30年左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宣告解体。
到1913年,全世界约有60%的货币用黄金集中于各国中央银行,各国多用纸币在市面流通,从而影响货币的信用,而一些国家为了准备战争,政府支出急剧增加,大量发行银行券,于是银行券兑换黄金越来越困难,这就破坏了自由兑换的原则。
在经济危机时,商品输出减少,资金外逃严重,引起黄金大量外流;各国纷纷限制黄金流动,黄金不能在各国间自由转移。由于维持金币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条件逐渐遭到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也就失去了保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并禁止黄金输出,同时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战争期间,各国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汇价波动剧烈,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已不复存在。于是金币本位制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