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父亲去世已经十八年了,但是他的英容笑貌依然留在我的心底,仿佛从来不曾离开过。
父亲很小的时侯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和大伯相依为命,抗美援朝时大伯去了朝鲜前线,父亲便开始了独立生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因为大伯去了前线,村里照顾到父亲年纪尚小,便让父亲有了上学的机会。
也许正是因为父亲上了学,让他在农村里似乎就与其他的农民格格不入,农忙季节,大家都是早出晚归,农闲时分,其他人都会到生产队仓库门口聊天、扯犊子。而他从不去凑那热闹,而是买些农民文摘等等杂志研究学习,他会用畚箕装黄豆育豆芽,他学习养鸭子,种西瓜,养蚕等等,他总是不断尝试各种致富的方法,说实话,我妈实在不是个好帮手,对于我爸干的这些事情颇有微辞,总觉得种好一亩三分地已不易,尽做些村里没人做过的事,冒风险,但妈妈惧怕爸爸的脾气,也只是发发牢骚,而不敢强烈反对。只有一件事,让爸爸愧疚不已,那时杂交稻还没出来,农技站里向村里推广杂交水稻种,村里人都不愿尝试,我们家5囗人,一年除却缴公粮,也常常有缺囗,农技站宣传时说杂交水稻产量高,可以解决大家的粮食缺口问题,父亲在杂志上看到过,于是大胆尝试,父亲也留了个心眼,先种一亩试试,这亩秧苗长势喜人,父亲那段时间很高兴,然而当老稻种结穗时,这一亩一直不长穗,父亲有点急了,跑去农技站,农技站里也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第二年插秧时谷仓就见底了,妈妈就叨叨爸爸爱瞎搞,彼时爸爸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坐在家里的躺椅上,仿佛听不到妈妈的话。后来杂交水稻推广,爸爸再也没作出头鸟了。
父亲一生勤劳肯干,为了我们能上学,再苦再累的活,只要能挣钱,他都愿意干,父亲为人实在,不计较,我们镇上的单位,政府、学校、农行有什么活都会喊父亲去干,父亲就是这样辛苦地为我们筹学费。
想想现在,勤劳肯干致富易,而在当时却不如此,成年以后,当了母亲,越发体会到父亲的不易!感恩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