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算心有灵犀
今天,在和一个客户沟通的时候,客户说我感觉你最近很累的样子,如果你不想这样做的话可以告诉我, 我不会要求别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嗯, 的确是和他沟通的时候有点厌烦,因为从刚开始谈判到目前大概已经有快一个月的时间了吧,沟通的频率很多,但是进展不大,每次都是让寻找一些品牌的规格,然后又开始比较价格,除去价格,还有里面的参数指标。
比如他想要品牌A的一些指标,但是A的价格太高,所以他就问品牌B有没有这个指标的型号, 接着继续寻找看看还有没有更便宜一些的替代品,所以这一个月他一直在搜索所有品牌的指标价格然后又来回核实看是不是可以用在自己的产品上,不仅如此,还要提供所有品牌的所有规格,然后自己去筛选。
如果单单是一个产品还好说一些,可是他要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产品,因此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大多数的时候如果是品牌的产品,客户只需要明确告诉我们是哪个牌子,哪个型号的,然后价格规格参数都会很快的提供出来。接着就进入到了谈判的阶段。
所以说这个客户真的有点例外,我们已经从美国品牌,德国的品牌找到泰国品牌然后又转移到国内品牌,客户可以接受国内品牌的价格但是参数不达标,可以接受国外的参数但是价格接受不了。所以每天客户都在让寻找一些数据参数,然后询问厂家是否可以调整一些参数指标等等的一系列的问题。
于是我开玩笑说你这个工作量就相当于让我在香蕉里找到香蕉外形但是口感像苹果的水果,这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而且也几乎难以实现,但是客户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一定有一个牌子的某个指标可以满足他的需求。他要的又不是100%的匹配,只需要部分匹配就可以了。
但是作为中间商的我们,每个品牌从找到生产厂家和代理以及了解产品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尽量清楚的回答下游厂家的问题,人家觉得你靠谱才会给报价和参数,而且作为业务来说,一天又不是专门只是针对和接待这一个客户,因此我说“好吧,我说我尽力帮你找找,只能尽力,但是找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客户看到这样的额回答才有了上面的一段回话,
但是反过来一想,对于一个自己从未接触的新产品的来说,正是这样孜孜不倦的客户才促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个产品,最起码以后其他的客户再找并且询问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专业的询问,而且也知道询问的关键点在哪里?而且每个品牌的规格和价格我们自己都有,是不是为以后的服务省下了很多时间?
而且越是这样频繁并且孜孜不倦的跟你互动的客户,至少说明他目前对你还是有好感的,而且也有可能别的供应商已经因为他的各种不确定开始放弃他并且置之不理。所以他才会跟你一直互动,这也增加了以后成交的可能性。
凡事都有两面性,因此,如果时间充裕,还是应该态度积极地应对每个客户。不仅要表面积极, 内心积极才可以,不然我们打出的字可能会随着我们的心情的状态而会被客户有所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