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看你老,我才让座的
❶
让座仅限道德层面的“你情我愿”,但请别道德绑架。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当老师要求写关于“乐于助人”的作文时,我总爱用“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素材。
小时候弟弟很调皮,但是他说的一句话我却一直记得:“我们给别人的爷爷奶奶让座,才会有人给我们的爷爷奶奶让座。”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更是多次出现小朋友给老人让座的插图。
因为上面种种因素的根植,不仅有些老人,连我自己都觉得给老人让座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事。
甚至变成了一种习惯。
近两年关于“老人暴打未让座女孩“、”小朋友因生病未给老人让座被骂快滚下"的新闻频出。
有人谴责老人“倚老卖老”,也有人宣扬“给老人让座”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的美德。
在我看来。该不该给老人让座从来不是一个单项选择题,更多的是双向选择。它需要双方配合,任何一方的态度都会对整个让座过程产生影响。
当然,给老人让座也仅限道德层面的“你情我愿”,请千万别道德绑架。
❷
说几个自己关于“让座”亲身经历的几件小事:
一般如果我坐在公交车、地铁上,看见老人都会主动让座。
往往这时候,被让座的老人会向我传达三种态度:
有一次,在一辆公交车上,车里很拥挤,人很多,我看没有人给老人让座,于是我就主动给老人让座,并且准备过去扶老人,没想那个老奶奶先和我道谢,然后说:“没有关系的,我马上就到站了,你赶紧去坐吧。”
同样是在公交车上,车里不是很拥挤,站着的除了一位老人,剩下几位年轻人。同样是让座,老奶奶连声说了声“谢谢”,坐下来主动要帮我拿手里的东西。
第三位,是一位老爷爷,情况差不多,也是让座的事情;老爷爷头也没抬,连正脸都没有看我,就坐到了我的位置上,仿佛是我抢了他的位子。
虽然,我没有遇见过新闻里那么偏激的让座事件。
但不可否认,三种不同的态度,对我当下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让座行为的价值的怀疑均不相同。
我也亲眼看到过乘客对车上老人的态度。
吃完晚饭,我牵着奶奶坐公交车,车上没有座位,奶奶颤颤巍巍地站着,就抓着车门口的护栏杆,奶奶身体不太好,公交车晃晃悠悠,老人很容易感到眩晕。
这时候,虽然陪着奶奶一起站着,但是我多希望可以有个人为奶奶让座,然而,结果很失望,从下车到上车没有一个人为奶奶让座。
坦白讲,当下的感觉很委屈,甚至为自己之前的让座行为感到不值。
❸
因为接受方不同,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让座行为都能构成美德行为。主动给老人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何为美德?
美德的概念是指: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力量,勇气,自信等,都可称之为美德。
根据上面的概念,给老人让座为你增添的是什么?
上面三件让座小事,前两件给我带来了自信和勇气,让我对帮助别人得到的热烈回应,拥有一种愉悦感,也让我认为“给老人让座是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更强。
第三件事,完全没有让我得到任何一种上面的力量,反而是负能量。
没有人给奶奶让座这件小事,反而让我更加负面思考。
那么,我可以说:“不是所有的让座都是美德”吗?
当然并不是让座本身有问题,而是被让方的态度、行为,直接导致一个完整的让座事件是否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换句话说,能否构成美德。
❹
不是你老,就是我单向地尊重你。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性别、无论年龄大小。
作为个体,就要互相尊重。
从浅层看,老人属于弱势群体,需要关怀,作为人性善的一面,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给老人主动让座。
从深层看,让座是尊重老一辈的一种表现,并不只是因为你的年龄。
但是任何尊重都是互相的,不要因为你年龄大,就把它当做你的优势,把让座当做理所当然,不尊重别人,甚至不尊重一个尊重你的人。
说到底,让座是一个以自我意愿为主的事情,不管是让座人还是被让方都不要把这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老了,我会尊重给我让座的每一个人,至少礼貌地说声:“谢谢。”
也可以设身处地考虑年轻人在车上的不便和困难。
套用现在一句很流行的话说:“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