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写作•遇见

生死无关——读《梦也何曾到谢桥》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13人  小满mama

      “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这该是多么凄凉的感情缺憾,多么难与人言的酸楚。遗憾的是后来父亲从没向我问及过谢娘的事情,即便在父女俩单独相处的时候,我几次有意把话题往桥儿胡同引,也被父亲巧妙地推了回来,看来,父亲不愿在谈论这个问题了。所以,谢娘最后的情况,父亲始终是一无所知。

                  ——叶广芩《梦也何曾到谢桥》

      岁月无情流逝,年华紧赶慢赶也已经不再。深深古宅里,沉淀着饱经世事的模样。几十年的情感在经历长久理智的熏陶之后,已如同从地底层潜流中滴滴渗出的精华,变得成熟而深作。不再是当初不谙世事、不知轻重、无忧无愁的男女,却更是那一件最终得到了的水绿的缎子旗袍,轻轻抚摸,细细回味,似乎多一字都是累赘,什么也不需要,只一个长长的叹息,足矣。

      旗袍挂在衣架上,与我默默对视。

      台灯昏黄的光笼罩着书桌,窗外是漫天大雪。笔记本上放着一支笔,写下了三三两两的文字,我的笔端凝结着滞重,重的我的心也在朝下坠。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往下写,写下去会是什么……

      精致的水绿绲边缎旗袍柔软的质地,在灯光的映射下泛出幽幽的暗彩,闪烁而流动,溢出无限轻柔,让人想起轻云薄雾、碎如残雪的月光来。旗袍是那种四十年代末北平的低领连袖摆式样,古朴典雅,清丽流畅,与现今时兴的,以服务小姐们身上为多见的上袖大开衩儿旗袍有天壤之别。

        ……

      这是旗袍式的开头,没有了《青木川》里的那股子匪气,更多的是以古翻新却又沦入古气里,也正是有所感触之所在。情节简单,篇幅不长,来来去去都是金家人,都在金家的骨子里活着。富裕,不缺衣少食;高傲,不低眉顺眼。只是怎么样也遮不住皇室家族的败落,掩盖不了贵胄子弟的飘零,几许没落,又全然不是颓废,写尽了沧桑,却也在最终的声音里如释重负。这是一部讲述满洲贵胄的长篇小说,题目来自于纳兰容若的《采桑子》末一句,其实叶广芩将整首词都作为题目写下了一篇篇小说,连起来名为《采桑子》,《梦也何曾到谢桥》是其中一篇。初读此书,是被题目吸引,买来,极尽时间细细读着,不想就此不愿放下,觉得她连题目都可以用的这样巧妙。每句词作为题目,每一个故事都着直接联系,无论读哪一篇都不会觉得陌生,反而能够自行找出相关之处,助自己理解。

        这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文化底蕴深厚、京味儿十足的斑斓彩卷。娓娓道来的叙述,上演家族里的兴衰败落,是一曲儿女飘零的挽歌。

      我喜欢旧世界,因为我觉得,旧世界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寻出一些字新味儿。冲着这股子新味儿,我就愈加的想要钻在旧世界里不肯出来,不愿出来。关于这部小说,只是路过,草草几字,绝不容挂齿。曾向往的世界,亦是旧的。后来,不得不活在新时代时,也就慢慢不再执拗,反而觉得应该保持一种平静。就像那位百岁高龄姑娘杨说: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叶广芩,应该也如是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