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在路上(五)
习惯性失眠,每次出游的常规。自己是属于认床的那类人,只要出门,无论住宿舒适不舒适,第一晚总是会失眠。明明很困,可就是无法入睡。
将近零晨二点,迷迷糊糊中开始进入梦乡。闹钟5:30准时响起,之前常规起床时间。
因为要赶早,早上的团餐每人一个椰蓉奶包,一盒牛奶。简单到无法再简单。
6:30出发,一个小时左右到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现在办理的港澳通行证都是卡式的,自己和儿子几年前就已办理,比较早,还是老式的类似护照的那种。
现在卡式通行证都可以自助办理过关,我和儿子还有团里12周岁以下儿童必须只能走人工。
今天虽然已经是年后上班时间,但从珠海口岸去香港的游人依旧很多。也因团里的小孩子比较多,排队、等人的时间便多起来了。
直到8:40终于坐上摆渡大巴进入珠港澳大桥。票价成人价66元港币,三岁以下儿童免费,三岁至十二岁和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半价。
在《旅行 在路上(一)》https://www.jianshu.com/p/757b6219633e一文中有对港珠澳大桥的详细描述,目视中双向六车道,整个行驶过程视觉开阔壮观。

8:57驶入沉管隧道,世界上最长最深的海底隧道,5分钟后驶出。9:16驶入香港海关,入港海关处游人更多,长长的队伍让人感觉着对旅行的无奈。
直到9:50才出海关。空气中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儿子开玩笑说,因为有台风啊。
地接刘导带我们坐上巴士,如果不是跟团,一定要提前做好功略,提前知道坐哪路车到哪儿。

巴士驶离,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破破烂烂的景像,感觉远远没有我们居住的城市美好和干净,更没有电视中出现的香港画面的高大上。就一种真正渔村的感觉。
车上地接刘导向我们介绍,他暂代地接,这几天真正的地接叫阿梅。刘导向我们介绍,香港土地1000平方公里,70%是山,20%是水,10%是平地,人口约800万人,一小时可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走完。
在香港段,依旧资本主义制度,消费稍高,住宿寸土寸金,从床头到门有几步便是几钻。当刘导说到这儿时,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在港入住的酒店的样子。
在香港生活好点的一家人居住面积只有30-40平,生活不好的几平而已,新房4、50万每平米起,富人区浅水湾300万每平起。在香港,贫富差距很大。
路上路过香港理工大学,看到多个不同以人名命名的教学楼,刘导说,香港理工的教学楼谁出钱便会用谁的名字命名。如中国现在大学中多处的逸夫楼。
经过香港红磡海底隧道,隧道是船王包玉刚1969年个人出资10亿修建,当时包玉刚比政府有钱。包玉刚拥有隧道30年的经营权,只是成本早在3年时间便已收回。
一路上,周围的房屋让人感觉拥挤破败,但他们是永久产权,可以代代相传。一路行驶一直穿过香港仔隧道来到富人区。
到达香港岛,下车,坐上舢板船。刘导说,这是团游免费赠送。刚上船,“浪奔 浪流 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熟悉的旋律响起,让人瞬间有了年代感。
一边是几个亿的私人游艇,李嘉诚、古天乐、成龙的游艇都停在此处,一边是年代久远的渔船,中间是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游艇和渔船两两相对,两个时代时空交措,让人恍惚中在过去和现在间穿梭。

此处岸边路径、躺椅,干净舒适,早已没有了最初印象里的拥挤和破败。
午餐,团餐,有鱼有虾,有肉有蛋,有鸭有菜,主食米饭,紫菜汤,还算丰盛,感觉汤很鲜,鱼很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