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两百日日更芳草集

一日一舍,物少心简

2022-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莫如斯

一天,我坐在房间里,发现自己被杂物包围。心里惊讶: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

于是,我起身打量这些杂物。它们各形各状,五颜六色,每一个都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如果它们开口说话,会不会吵得我头昏?

我闭上眼,觉察杂物对我内心产生的影响,我的内心告诉我,她想逃离这里,前往一个去除了杂物的、又空又阔的地方。

杂物不但占用了物理空间,也占用了心灵空间。心灵空间被侵占,就会觉得心烦意乱,心思无法集中,无法沉敛。

物少,方可心简。

我决定采取行动,清除杂物,为了我的身,为了我的心。

可是,准备动手时,却发现扔东西并非容易事。扔掉的动作一点也不复杂,但是要过“舍”这道心理关。杂物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随着过去某个时空的起心动念,花钱买来的。也就是说,即使杂物不再具有实用价值,或者在我这里不再具备价值,但它还留存些金钱属性。在准备扔的时候,“不要浪费”、“我太浪费了!”的念头就会袭上心头,使清理工作无法进行下去。在“浪费”与“扔掉”间摇摆不定的结果,就是拎着这件东西,从房间的这里移动到那里---它们变换了位置,但依然存在,依然占用着物理与心理的双重空间。

网图侵删

为了突破“我在浪费”的纠结,我采用一日一舍的办法,就是一天只舍弃一件杂物,这样做类似于“零割肉不痛。”

通过两个月的一日一舍,开始时的纠结逐渐减少,扔得越来越痛快,每舍一物,心间就多份轻松。家中目之所及,也变得清清爽爽,那种感觉简直太妙了。

舍之后,如若不断,还象从前一样购物随心所欲,那么,这个舍就没有停止,就会使自己陷入进与出的拉扯中。

所以,断是更重要的。断,就是不再购入。

说到断,我开始检视这些用不着的杂物,都是些什么。杯子控,杯子多;书迷,书多;画过画,写过字,大堆书画用品;如此等等,看着这些,我都要出汗了。

有一次,与几位朋友聚会,中心话题是“爱好”。大家聊得起劲,A对B说:咱们一起学书法吧!B沉吟片刻,说:“那不是又得整一堆东西?”

接下来,她又说道:“我为了种种爱好所买的家什,堆了一屋子了。我老公看见就唠叨。”

A说:“堆着呗。我把吉它、古琴都塞床底了,反正他们看不见,就忘了叨叨。”

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相信她们家里的杂物,一定不比我少。

可是,这种爱好杂而多的状况,我不想再继续下去,必须做一番取舍。

庞杂,就像杂草丛生,很难从中找到一个像样的东西,更不会在某一个路向有所发展。

庞杂,也像一个人走路,他从一个原点,忽儿向东,忽儿向西,然后回到原点,再忽儿向南,忽儿向北。待多年过去,来看他走过的路径,一定是围着那个原点,划出一个半径有限的圆。

此时,我忽然意识到,我与我的朋友 都是开窍晚的人,都缺乏了一点生活智慧。我们放任他物侵占自己的生活,却不自知。爱好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是时候断掉一些了!

断的办法,就是减少购买。秉持“更少,但是更好”的原则,在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那一个;再一个秉持的原则是进一物,舍一物。

慢慢地,物质上清简逐渐影响到精神层面。具体来说,就是信息输入有了更多的选择意识,删掉价值不大的APP,朋友圈屏蔽大多数,只保留几个能从中获得能量的。使得精力更为集中,使之聚焦在最重要之事。

断舍离的实质,就是去芜存菁,也就是精要主义。舍弃大部分,只留下那个最重要的,把时间、能量、空间,都用在这些精选下来的事情上。

清简生活最重要的影响,是越来越明白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真正适合自己的是什么,越来越了解真实的自己。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今天要舍的东西已放在门口,等会儿下楼时扔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