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恶意》有感

2022-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看那年花开花落

东野圭吾的这本《恶意》,让人不寒而栗,因为我们作为芸芸众生,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瞬间会滋生恶意,这恶意可以一闪而过,可它也会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成为杀人动机。

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准备搬去温哥华定居时,就在临走前的前一晚,被新婚妻子理惠和好友野野口修发现,被人杀死在家里。

警方介入调查,根据日高妻子的回忆,那天来访的人,只有野野口和藤尾女士俩人。而且事后调查,俩人都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野野口是来向友人日高道别的,他三点半从家出发,到达时,夫妇俩不在家,于是他在外等候。

很快夫妻俩回家,他跟日高闲聊日常。

没一会儿,藤尾女士来访,野野口不得不离去。她就日高的小说《禁猎地》的主人公原型,是自己的哥哥藤尾正哉为理由,要求日高更改故事情节,双方商谈相关事宜。

野野口回家后,联系了大岛,让他来谈论自己稿件的处理,6点多钟,电话响起,是日高打来的,约他晚上八点再见一面。

然后野野口和大岛去餐厅继续谈论后续工作。

等到晚上八点,野野口赶到日高家,屋子里一片漆黑,按门铃没有人开门,他只好打电话给理惠,然后去到附近的咖啡厅,边喝咖啡边等。

40分钟后,理惠赶到,俩人进门,就看到了日高的尸体。这似乎有了野野口的不在场证明。

而藤尾女士在5年多钟离开后,6点多钟才到家,也有不在场证明,她到家时,有老公的上司可以证明。

这两个都有不在场证明,警员加贺觉得这中间肯定有人在说谎,可又找不到证据。

加贺曾经和野野口在同一所学校任教,后辞职当了警察。而野野口也是最近辞职在家,当起了全职作家。

谁知冤家路窄,没想到曾经的同事,却以这样的方式相见,而且是站在对立面上。

加贺从案发当晚野野口的供词上,就锁定野野口是犯罪嫌疑人。

野野口不关心自己的朋友,却关心警察的死亡推定时间,就说明他担心自己的杀人计划是否成功。

另外,出了命案,嫌疑人应该避之唯恐不及,而他却提出要写案发当日的叙事记录,让人怀疑,他之所以这么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有点画蛇添足。越表现得无所谓,越有罪。

另外,警方通过尸检,从死者胃里面的残留物,推定死者死亡时间不会超过六点。也就是藤尾女士走后,立马就被杀了。

而野野口在6点多钟,接到日高打来的电话,而大岛当时正在看野野口的稿子,他可以证明野野口确实接到日高电话了。

可那时的日高已经死了,他又是怎么打来电话的,这就是凶手的高明之处。

原来,凶手将日高《冰之扉》的最后27页稿子,在六点多通过电脑,发送到自己家的传真机上,同时电话声响起,所以野野口自导自演了个接电话的过程,以达到自己的不在场证明。

随着调查的深入,抽丝剥茧,加贺发现野野口的嫌疑更大,后来在证据面前,他也坦白承认了,可每次交代的真相,却大相径庭,这也让加贺怀疑案情的经过,并非如野野口所供述的那般,而是被他带入一个又一个的陷阱中。

而且,每次问到野野口的作案动机,他总是三缄其口,不知道他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恶意,非要杀掉昔日的好友日高,或者说是他的贵人。

因为当野野口辞掉老师的职务后,是日高给他介绍了份写儿童故事的工作,而他却恩将仇报,细思极恐。

那么,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凶手要对自己的好友兼贵人下毒手呢?

建议你还是把这本书拿来细细品读,从书中去找出凶手真正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我们不能阻止自己滋生恶意,问题是看你怎么化解这份恶意的,你是遏制还是纵容恶意的发展,就全凭你一念之间,如何战胜心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