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心

2023-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堂堂君

在过去形神两放浪的半年余的时光中,我多次为自己红楼随想的中道而辍略觉惋惜,我很清楚是惋惜而不是悔恨,如果后悔,我大可以重新拾起来,即使时日迁延已久,大不了从头再来就是。半路而废的原因,我之前是觉得,一是疲倦,二是说车轱辘话,三是书中前后文衔接明显有问题。现在想想,至少不全是。

我写红楼随想快一百篇,内容上几乎纯粹是以人物为核心,直到辍笔,书中前面开头着墨甚多甚重的判词一节上,一笔未落。涉及对人物的整体评价,往往要用很长时间里的所作所为所想来作为依据和参考,这也是我当初恰好瞄准这本书来梳理所想的原因,一整段时光里的变迁,包括宏观上的家族兴衰和微观上的个人荣辱。如果以断章取义的手法,从时间长河中拘出一段来单独审视,往往会一叶障目。因为人的内心的多样性、复杂性,我很难去认可“善变”的说法,打心眼里认为是在弹性尺度范围以内的适应性。

赵姨娘很显然不是一个好人,瞧她对事待人,一眼可知,这个结论无论如何都站得住脚。所以我不管是什么原因,诸如时代对女性的压抑压迫,还是原生家庭的濡染,还是生活中被人强加的不如意,又或者是自身的不甘,她的恶行恶名是板上钉钉的。但是要想去弄清楚她作恶的原因,就不得不去挖掘“前因”,可惜书中给出的信息并没有,所以只能靠猜测,但没有依据的猜测,最是不足以取信;

焦大这个人物的出场,几句醉骂给了不知情的读者留下了一个疑案——扒灰养小叔子的人是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不妨从焦大这个人物本身去看一看。眼下记得的内容跟书本不大能够联得上,但是我思路还在。是什么促使着他骂出来的,喝醉了酒,在府里多年不受待见,被派的活计也是没人愿做的,简明了讲,是牢骚埋怨满腹,所以骂了出来。但这些跟骂的内容无关,骂的事到底是真是假?不妨把最开始的一段旧事拖进来一起看。焦大当年喝马尿救下了主子,换句话说,他是和老太爷并肩打过江山的大功臣,是对宁国府有过大厚恩的老仆。这一点很重要,重要到在他眼看着宁国府的后人时,有了与仆从不一样的视角,前辈包括自己的功劳被如此葬送,那可不止有牢骚。宁国府的荒淫,不用多说了,连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都知道,连府门前的石狮子都不干净。所以他骂谁,都敢骂。这里只是讲出这个思路,不做更多的探究;

薛宝钗这个人物,竟然还能争来争去,更有甚者将她定性为深工心计的奸诈女曹操,简直荒唐透顶。无非就是那段蜂腰桥,用金蝉脱壳逃脱,导致黛玉被小红猜疑的事。第一来讲,宝钗知道这个宝玉院里的小红最是心思刁钻,不愿扯上她们的干系;第二,金蝉脱壳,是临时想出来的对策,是金蝉脱壳,不是李代桃僵、祸水东引;第三,她此行的目的是去喊黛玉,所以顺嘴把黛玉说出来,也不算出格。把这段事情拿出来对宝钗大肆抨击,简直荒唐,既无情,也无理。看到如此“读书”,辩一辩的想法真的一点欠奉,要不是觉得一个人物被人这样诋毁觉得失望且难过,提都不带提的。

至于争议极大的袭人,那就更可笑了。晴雯被逐,说是被人垢谇暗害,矛头直指袭人,真的是滑天下大稽。就不去想想,事发时,墙倒众人推,对,推的为什么是她?为什么那些个小人都对她不满?有没有反思过她自己平日的待人?晴雯被逐,涉及到一连串的事,一连串的人,结果就盯着一两个人作文章,愚蠢!这件事的由头在于春宫秀囊,去看看王夫人与王凤姐的反应,就知道这是个怎么样大的一件事了。至于王夫人,先别急着骂,把事情捋出来。在晴雯一事上,跟死了的玉钏是一体一面,不妨去想想,为什么她这么大的反应。这事情又关系到贾宝玉,很明显那是一个母亲望子成龙的殷殷企盼,涉及到的人物到这里就没了么?断然不是!死了的贾珠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为什么就不能去想想,这仅剩的一个儿子,寄托着她全部的情意和希望。要知道纵然是她王夫人出身高贵,但一经嫁人为妇,最终还是要走到一条母凭子贵的路上。换作是你在局中,搞不好比她王夫人更狠呢,望子的心,可是绝不容忽视的。

话说到这里,一些问题也就越来越明确了,我所有的视角,几乎都是“现实性”,或者讲实用性,贾府为什么败落,怎样避免,各人的命运如此悲惨,原因又是因为什么。一个人物所作所为出于何种心思,目的在于何处,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所以在前后文不能衔接的条件下,随想就此中断,不仅仅是主观的原因,是我的辨析模式到此进入了绝境。这些是科学理论的路数,跟文学艺术半点不沾边。拿出一个例子来讲,黛玉为情而生,因情而死,太悲,太痛,太惨,太戚戚然,两小儿的爱情反复拉扯,折磨。这在文学艺术中,有极大的反差美、错位美。但我总想着结局的悲痛,所以总在针对“只是当初”的问题。说清楚一点,就是在追求理性的路上,我逐渐丧失了对感性美或者文学美的欣赏能力。这还不是鉴赏,是最初的感知问题。也许这就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神思一度混乱无比的原因所在。

突然明白的契机,在于刚开始翻的一本书,叫作《审美阅读十五讲》,北大出版的名家通识讲座系列之一。浅浅翻了数十页,就有了一种在某些问题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觉,真是豁然神清气爽。正好借红楼中许多没说出的话,梳理下反省和心得,理顺了许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