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书单读书

《三体》:中国科幻里程碑

2017-08-20  本文已影响63人  线粒体同学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

                                      -- 刘慈欣

Logo

      《三体》系列三部曲可以说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科幻了,外界的赞誉无数,喻作里程碑当之无愧。让我感受最深的除了作品本身就是作者刘慈欣的那种思考的角度,很耐品味,值得深思。 

        简单看来科幻系列无非就是虚构了一个世界中的一切,并且自己作为导演把一部戏呈现给观众。说起“科幻”,这时想到的都是美国科幻系列,电影,电视剧,漫画,游戏,书籍,玩具...充斥世界各处的美式科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无不让人震撼尖叫,带给我们感官的绝对体验。但是大部分都架不住深度的探索和思考,更多的是偏向一个“幻”字,让人进入一个打破你常规生活的世界,感觉总是充满新鲜,产生一种好奇心被满足的强烈兴奋…

        不过,这部《三体》给我的感觉很不一般,起初是读了一遍电子版,之后果断买了一套纸质版又读了一遍。我个人看来它并不是那种纯粹的科幻,不是那种硬生生雕刻出的作品,涵盖了历史,爱情,战争,科学猜想,人性的反思等等很多的方面,他不是一幅图或者一段录影,他是触手可以感知的一个世界,一个由宏大宇宙和一众渺小生命组成的世界。

一、技术爆炸

        可见小说中的概念同样来自现实,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思,称之为“爆炸”是因为发展速度呈指数倍的增加,互联网是其中最大的发动机。小说中的人类在高级文明眼中也不过是一群“虫子”,就是因为知道人类技术的发展速度只会加速而不会匀速所以才会忌惮不已。“不进则退”在今天可能要变成“不加速则退”了吧。可见危机意识可能是最初的动力,之后会有方法的探索,之后的实践加上修正,完成一个阶段的进步。获得信息的渠道多的不胜数,如何高效获取成为一个待考虑的问题。

二、“面壁计划”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他的思想与其他不同。在人类世界对外星文明完全透明的情况下,唯有思想是看不到的,于是人类利用自己特有的谋略来战胜入侵者。是的,我们害怕的不是已知,永远是未知,未知的东西太多,把时间拉长也同样发掘不完。可能小说的情节并没有那么合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作者承认了人的思想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可以在特定的环境里激发出无穷潜力。

三、黑暗森林法则

        大刘把宇宙比作一座森林,每个文明都是一个持枪的猎人,不论他发现了什么只能瞄准消灭之,他人即地狱,他人即威胁,暴露自己带来的只有灭亡…这是小说中描述的宇宙文明背景,也是对费米悖论的简单解释。

        “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他人”是改写自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与本法则如出一辙。往简单里看,社会确实像一座黑暗森林,我们对陌生人往往不抱有正面的情绪,生存进化的结果就是这样。好在我们是可以调动感官感受周围的人,而不是在暗无天日的地方只求生存…

        总得来说,这部作品可以说是绝对的硬科幻,精彩的细节描述,坚实基础的物理学法则,卓然成形的世界观等等如此,比电影的特效更打动人。大刘认为作家应该远远躲在作品背后,不要过多的走向前台喋喋不休的去说。多说一句话,多一个诠释,就堵死读者一条想象的路。确实如此,科幻文学本就是激发想象的一种题材,不应去限制读者,更多的神秘需要每个人自己去体会。好了,最后再以一句书中的经典就结束吧。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