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秦汉与隋唐——过劳死

2016-11-10  本文已影响24人  勤劳的贝贝兔

印象里的秦汉跟隋唐几乎是一样的,当然,之间的区别还是有很多的,本篇只说印象当中的共同点,不引用相关具体资料,仅仅是作者印象当中的。

看过《大秦帝国》的人都知道,秦自孝公启用商鞅实行变法,历经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帝六代七人130多年的不断努力最终结束了几百年的纷争,统一了天下,筚路蓝缕,创业不易。然而,统一后的秦朝,历经两代,十几年便灭亡于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经过了短暂的成王败寇式的争夺,汉朝建立,两汉四百多年的历史,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成就,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

同样,在经历了三国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战乱后,隋朝再次统一了起来,然而,也是历经两代、不足四十年便被农民起义推翻了,也是经过了相互争夺后,唐朝建立,创造了最文明富强的时代。

秦与隋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结束百年动荡、一统天下的短命王朝,又都是历两代而亡于农民起义,身后便是至今让人引以为傲的汉唐盛世。

秦与隋的灭亡不得不引起一点点遐想。“成也始皇,败也始皇”是作者对秦朝的感慨,因为秦朝的统一离不开始皇的雄才大略,同样,秦朝的灭亡也离不开他的雄才大略。当秦朝建立,盘整华夏,始皇多少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修长城、建驰道、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疏通天下水利等等,无一不是需要大量时间精力的繁重工作,对于刚刚经过几百年战乱而统一的老百姓而言,他们更需要休养生息,而不是沉重的赋税徭役。统一前,渴望统一以免战乱,统一后,渴望分裂以避徭役,当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被征召从事大型工程,辅之以严苛的刑罚,老百姓受不了了,继而在六国遗老遗少的带领下爆发了起义。而作为继任者的胡亥,弱智无能,最终帝国失控。后人常常怀念扶苏,设想如果扶苏继任,情况会不会好许多,或许是因为从仅有的记载中人们能看到扶苏的理念与始皇不同,他更明白与民休养,徐图而进的道理吧,但是扶苏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性格的软弱,没有人能想象这一点对他来说即便继任又能怎样,也许始皇让他去蒙恬大营修长城就是想锻炼一下他的坚毅,而最终他选择自杀证明了这次锻炼并不成功。后来的汉朝统治者就吸取了经验,从刘邦,经文景之治,国家慢慢恢复了生机,有了相当的家底,后来武帝才能驱逐匈奴。

隋的兴起虽然没有秦那么艰难,但是其灭亡几乎差不多,只不过隋灭于炀帝,杨广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在位前期,政绩斐然,但是有点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修大运河、三征高句丽,也是征发了超量的民力,最终导致民不聊生,爆发起义。继任的李家父子也吸取经验,创造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以及开元盛世。

其实,不论始皇修的长城还是杨广建的大运河,他们所推动的这些大型工程在后世以及当时来看都是有重大意义的,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除了皇陵),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站在后世来看,有的时机尚未成熟,有的过于急躁。当民力被过度消耗而不被察觉,反而以严刑峻法逼迫,他们也就坐在了火山口上,随时爆发的农民起义随时都可能将其湮没。

后世也当警醒,大到国家,小到基层领导者,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思考,有没有过度挥霍民力?有没有过度使用权力?老百姓或下属有没有怨声载道?这样的问题解决了,正常的秩序才不会被破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