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的价值

2019-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Tina王艳

女儿同学过生日,周末抽了一点时间带她去店里选礼物,一会女儿跑到我跟前说:“妈妈,我选好了”,我说:“这么快就选好了”,她说:“是啊,我选了一支最漂亮的圆珠笔送给我同学,她一定喜欢”,我自动化的看到价格两元,立刻就说:“送这个合适吗?”,女儿说:“我觉得挺好的呀”,在那一刻我没有说话,而是在其它的位置上我拿了一份价格比较高的文具一起交到女儿手里说:“把这个也送给你同学吧”,女儿生气说:“是我的同学,又不是你同学,她只喜欢我送的”,我说:“没事,就当是妈妈也送你同学一份礼物”,她勉强地说:“那好吧”,后来我又顺便拿了一本笔记本一并放进购物车到收银台付款去了。

这件事情已过许久,当中有一些值得我去反思的地方,当我得知女儿挑选了一支两元的笔送同学的时候,内心的第一个想法是,怎么可以送这么便宜的礼物呢,同学10岁生日宴,一支笔怎么拿的出手?这些都是我自己的内心戏码,当我看到价格的那一瞬间我也自动地启动了应对冰山的讨好模式,我把附于这份礼物的价值观和成见放在了对我自己的保护上,想通过以此来满足对方给自己的评价,而把这一项价值观也强加在了孩子对于礼物的认知上。犹如心蒙尘土,无法看见礼物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对孩子来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维系与交流,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而在这一块我更需要透过孩子的视角来帮助我认识到信念的这一部分。

回想起小时候经常有大人来我家里做客,最常听到大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别人吃亏,宁愿自己吃点亏都没事,记忆中的母亲会在送走客人时给她们塞得满满当当,在当时的行为中我认知的部分就是要多付出去满足别人,哪怕是自己委屈的、受伤的都没关系。现在才明白,这是曾经大人们的理解,其实在这背后我也看到了一份“深深的不配得感”,害怕被外界评判,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一份认可。再回到女儿买礼物的事件当中,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生活中会复制同样的场景,在工作中我总是那个付出最多而最不被别人看到的那一个,默默地付出,甚至是别人越看不见,我就做的更多期待让他人看见,有时把自己弄的疲惫不堪,内心当中又有很多苛责,在自攻自己的同时又把指责指向别人,最终把自己变成一个“受害者”的角色……

回到此时此刻,其实原本就不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获得自身的价值,在默默付出的那个部分已经做到,这块也可以独立出来被看见,对我来说也会有更多的选择和空间,不再依赖外界才实现,这些碎片才不会在别人那儿扎根,回到内心这里来满足更多的可能性。也越发的明白了外在的否定和评判是针对这件事情出现的结果与别人心中的价值观不符的这部分对方提出各自的见解,外在的呈现是每个人心目当中的定义而己,视角不同当然定义也不同,与我自身这个人好与不好没有关系。既便是一支2元的笔也代表着女儿与同学之间一份真诚情感的表达,是她的情感附于这支笔的意义远大于笔的价格本身。看见便理解,理解便宽容,宽容便懂得。

看到了自己的盲区,对事物单方面的认知和解读,需要尊重对方的意愿,给她选择的权利。思考这些声音的来源,也充分的给予她信任,不再用以往的认知去捆绑和限制住自己,因为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问题,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