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祭家堂
春节祭家堂

困忧我多年的是我们司氏家族在春节里都要去七爷爷家的堂轴子的祭祀的困惑问题,今年初夕从82岁的二伯父那里找到了答案。


老家在河南武陟,我们那里的风俗对从除夕傍晚到送年的祭祀看的很重,会做上五种极有特色最好的菜搁碗里,上面插上菠菜,非常漂亮。有猪头肉、煎鸡蛋、煎黄花鱼、煎豆腐、肉丸子。及用小米蒸的年夜干饭、小馒头、各种糕点水果,非常隆重。院子里撒上喂马的甘草、豆秸,及拴马用的木棍等。

我们家祭祀供养只用放大馒头、粘糕、几种小,糕点、水果、酒水,非常简单。

我一直很困惑,我家对先辈春节祭祀的礼义很重视。有一点可以看出来,从除夕夜到初三早晨送年要吃二天的素水饺,这是外姓许多家庭都没有的硬要求。在我的了解中,解放前我们家一直是村里基本最穷的佃户,家里拥有的土地最少最薄。我父亲以上三四代人都没有读过私塾,父亲也只是念了个小学一年级,母亲一天学也没上过,连自己的姓名也不认识也不会写。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不可能开办私塾。

82岁的二祖父今天给了我答案。
我们家族现在祭祀的风格来自于高祖父有名望先辈兄弟的约定。高祖约定司氏一族门内兄弟为长兄专门属祭家堂,延传下一辈时也为长兄祭祀。兄亡之后,累次传递。若主男亡之后,家有主妇辈长也可携子生存者也可入祭家堂之列。司氏一族东西两院源根一脉,固共祭家堂。司氏其一族,时代散遗久远,无从稽考,固另设家堂祭祀。
过年祭祀用的是大三牲。大三牲即牛、猪、羊。小三牲为鱼、鸡、猪头。
我这位先祖获悉此事后,想到买牛、猪、羊的花费肯定不少,即使只是简单的牛头、猪头、羊头,也是一笔不少的钱。因为一个家族里每家每户的祭祀是一样的。祭祀规矩一旦形成,各家都会施行。家庭日子富裕时,这笔钱也许算不了什么。一旦家庭日子过不好,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先祖立下规距,春节祭祀以从简为主,只用简单的水果普通糕点。连逝去先人回家乘坐的交通工具也很寒酸,不用什么宝马豪车,只提供最简单数量最少的交道工具和停车场所。所用的马骡也少,只撒上不多的一点甘草(谷秸),非常节约。与现在国家提倡的反对浪费节约的“光盘行动”道理一样。这个先辈定下的规矩就辈辈传承下来,绵绵流长,后来只有细小的改变。但节约的本质却没有改变!
应该说先人做出此决定是有深思熟虑的,怕因为祭祀事对后辈形成经济负担,后辈相互攀比,形成不好的习俗。祭祀一事虽然重要,并不在于供养物品的花费多少,关键在于诚心诚意,不在于铺张浪费。这位先辈是很有见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