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不需要意志力即可达成的,才是“方法”
意志力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最近收到一些读者反馈:“我也知道应该这么做,可就是做不到啊!” “你说的我都懂,可是这个方法太难了。” “我就是没有那么强大的意志力怎么办?”
即:为什么我那么努力了,还是收效甚微?
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一书中提到:所谓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
一直以来,我们都默认意志力是达成某个目标的必要因素,然而,这可能是一种误解。
任何一种能力都不可能均等地表现在所有人身上,比如沟通能力、逻辑能力等,包括意志力,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有些人强有些人弱,都是非常正常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这段话其实也表明了“意志力对人是有选择地区别对待的”:不是因为你承受住了所有的考验,才成为“被降大任的那个人”,而是因为你是“被降大任的那个人”,所以你才能承受住所有的挑战。
我们说一个人“意志力很强”,这是他一种[自然而然]的显性特质,是由他的思维认知、价值取向、经历悟性等等更深层次的因素决定的,所以他的行为表现才恰好符合了“意志力”的定义,而他自己在过程中根本不会去考虑“我要怎么通过意志力完成它”。
换句话来说,“意志力”对于“有意志力”的人来说是不成立的,因为他做一件事时,能够顺理成章、轻而易举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并未觉得过程充满挑战或者知觉到自己使用了“意志力”。
同样地,“意志力”对于“没有意志力”的人来说也是不成立的,因为不管他们多么推崇或者看重“意志力”的作用,不管他们多么努力甚至强迫自己去实践种种方法,依然无法一下子就成为“有意志力的人”。
好比,“飞”这件事对有翅膀的鸟来说根本不必动用“意志力”,对于人来说则无异于天方夜谭。这时要做的,不是“不怕苦不怕累”的试飞,而是登上一架飞机舒服坐着就好了。
真正的方法,应该是能够让任何人都摒除能力、天赋等方面上的差异,达到一定提升或者完成某个目标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也就是说,真正的“方法”,不应该带来痛苦,而是不需要意志力就可完成的。
如果觉得不容易,一定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最佳方法就拿朋友小V来说,一直为减肥操碎了心,为此尝试了五花八门的方法,控制饮食、每天减肥操、定期针灸、减肥茶……但是一直没有明显的起色,她自己也苦不堪言,一度产生“我这体质就是没救了”的想法,差点破罐子破摔。
“如果你觉得减肥不容易,一定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最佳方法。”我建议她再尝试其他的方法,不必一味迷信权威和专家。
你绝对猜不到最后是什么拯救了小V的身材和信心!
——微信运动。
没错,一直憎恶运动的小V居然喜欢上了走路这种方式,每天都排在我主页的首位,并且从未产生过”坚持不下去了“的念头。
“看不出来你这么有意志力啊。”我自然惊奇不已。
“这跟意志力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很轻松啊。”
小V的话让我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或许,不是所有方法都要跟意志力扯上关系。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不需要“意志力”就能自然而然坚持的方法。
具体来说,判断一个方法是不是适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方法本身没有难度即可达成(绝对容易):比如小孩子通过模仿学习。
2、相对一般方法容易度提升50%以上,即使仍有难度(相对容易):比如高斯求和公式在计算1+2+3……容易一些。
3、实践过程中的愉悦感远超过坚持的不适感:比如近年很流行的“跟巧虎学英语”,通过动画片的形式让孩子觉得学英语是开心的。就像灯火通明下,对光亮的感受会让人忘记黑夜的存在。
4、难度可通过第三方(其他方法)抵消(资源整合):比如吃药时,一勺糖的作用。
5、别人那里的困难遇到有特质的我这儿就不是问题了(分人,非普适):比如减肥,小V觉得走路适合它,但有些人可能更喜欢减肥操。
不需要意志力即可完成的,才是“方法”大家可能都对“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耳熟能详。而不需要意志力即可完成的,才是“方法”,这也是我最近在强化的思维训练。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适合自己的一些方法,当然因人而异,但并不妨碍我们每个人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以“它是否需要意志力就可完成”作为标准,作出判断,让接下来的行动更容易些。
1、重复。
我喜欢简单粗暴的方法,最好不用在实践过程中再动脑子或者分心,“重复模仿”无疑是我心仪的“方法”之一。
2400多年前,墨子说:“今夫轮人(做车的工匠)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故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日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可见,最初叫方法并没有一定之规,只要按着规与矩的量具去操作,便可达到办事的效果。
2、随身笔记
对于我来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身带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遇到重要的事情就记下来,或者有好的灵感和素材也写下来,会让事情简单很多。尤其在职场,是优化工作的好方法。
3、使用图表图形
我非常喜欢使用决策树、思维导图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相对而言,数据倒是不够敏感。
4、追问和联想
这在我的学习中非常有用。我们有时觉得大脑混乱负荷过重,是因为思维不得不随着不断填充新东西而中断重启,消耗我们的注意力。通过联想和追问,让我们思维聚焦在一个点上进行延伸就会更加轻松。
5、三思而后行
情绪激动时,先默默地数十个数再说话,语速不要太快。
6、将外部的经验分解成机械式可操作的动作,或者简单的思考步骤。
我们的脑容量和注意力有限,尽量使用“易操作”的方法。
7、置于英语速读语境
相比咖啡,英语速读语境更容易激发我的大脑兴奋度和活跃度。
8、选择程序性问题的最优方法
对于日常会遇到的程序性问题,只要记住2-3个最优解决办法就可以来。因为是程序性问题,一般都有现成的标准化解决办法,自己只用有选择的汲取就好了。比如会议组织以及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
9、例外问题把体验结果总结为经验
当然,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个性化的问题,适合的解决方法也因人而异,就像前文的小V,就需要自己摸索出“能让自己不需要意志力就可完成的方法”。
10、建立生物钟
11、其他
当然,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知识不同,个体差异会造成方法差异,这还仰仗于每个人自己总结、实践。
而对于那些“强意志力”的人来说,他们的方法池可能会更大一些,因为很多方法对于他们并不困难,反而很容易完成。
磨刀不误砍柴功不需要意志力就可完成的,才是“方法”!
不需要意志力就可完成的,才是“方法”!
不需要意志力就可完成的,才是“方法”!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思考。
相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要做的不是比拼谁加班的时间更长、谁睡的更晚、谁查了更多的资料、谁奔波了更远的路……我们要做的是,在行动之前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最优或者较优的方法和路径,提高效率和质量。
所以,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你战略上的懒惰。
1、自我认知
就像前面所说,每个人的能量和意志力都不同,价值体系和思维体系也不同,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偏好和局限,才可能在锚定的范围内选出适合的“方法”。
2、外界认知
我们面对一件事时,要做的不是急匆匆上手,而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其理才能成其章”。
庖丁解牛时,一方面对牛体结构了如指掌,“顺其理”,按着牛体骨骼空隙去行刀;一方面又配以一把锋利的刀,才能做到19年不用磨一次刀,解牛效率非常高。
3、模拟演练
把实践的场景在脑海中演练一遍,你可能从中发现被忽略的细节,从而让自己的决策更加完善,战略更加有的放矢。
接下来,就是以轻松地姿态去践行选定的方法了。
这个不对,换一个尝试呗!
(可以结合聪明人为什么要坚持去做“然并卵”的事“中“如何让坚持变得更容易”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