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学院【一年100本书】作业集锦

ABC 理论的应用

2020-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读书分享的郝老师

【片段来源】:《好好思考》P15

【R】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可以解释。ABC理论认为,我们对外界问题(A)会做出何种反应(C),本质上不取决于我们遇到的问题(A),而是取决于我们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

A(Activating events)-B(Beliefs)-C(Consequences)

诱发刺激(A)—信念反应(B)—行动结果(C)

比如,两人一起上班时,迎面碰到领导,但对方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其中一个人会想:“领导可能没看到我。”而另一个人会想:“领导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对同一个现象,由于我们有不同的解释方式,所以接下来其对我们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I】

【what】

对同一个事件,人的思考角度不同,导致的结果就会不同。

【how】

1、事件(A)。找到外界对我们的刺激事件A,要具体的,明确的。

2、看法(B)。针对事件A,不同的人根据个人经验,会产生自己对A的看法B,有可能是积极的,有可能是消极的。

3、结果(C)。依据看法B,会得出行动或者反应结果C。

【why】

对同一个事件,积极的思考方式会带来积极的结果,消极的思考方式会带来消极的结果。这会给人们带来结果上的巨大差异,更会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

【where】

在生活中任何需要人的主观进行判断决策导致行动的场景,都可以使用ABC理论。

【A1】

【故事】

在小学课本上学过一篇课文,有两个同学画同一个水果的外观,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画出来的形状也不同,他们都认为自己画的正确,对方画的错误,最后请老师来评理,老师说他们画的都对,产生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他们看物品的角度不一样啊,两个学生都恍然大悟。

【反思】

这个故事中水果就是事件A,两名学生站的角度是不同的看法B,两幅画的不同就是结果C。从小,老师就有意识的再教育引导我们要多角度考虑问题,积极的考虑问题啊!

【A2】

【目标】

以前,我认为写论文是一件特别艰难的事情,导致迟迟不能动笔。我每天要用ABC理论积极的方面纠正这种做法,开始写论文,使用三次。

【行动】

1、事件A。写学术论文。

2、看法B。错误的B1:艰难,不掌握方法,找不到方向。改进的B2:写论文可以让自己晋职称,就可以涨工资,可以升职。

3、结果C。错误的C1:一直没写完。改进的C2:先完成一篇完整的论文,再修改。先完成再完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