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谈些什么》︳马拉松赛道上的那些人所共知的事儿

2023-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韩秀琴cn

日常的训练和正式的比赛是有差距的。

正式比赛时,总希望自己能突破平时的成绩,有所收获才是比赛的意义。

同时,比赛时各种条件都是具备的,比如不必过红绿灯路口,比如没有拥挤的车辆,同时,还有各种补给以及安全保障,这些都是创造好成绩的必要条件。

“无论参加了多少次马拉松,跑完42公里的感受与第一次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每次跑马拉松大都会经历相同的心路。30公里,总觉得这次没准会出好成绩,过了35公里,体内的燃料并消耗殆尽,如同揣着空空如也的油箱继续行驶的汽车般的心情。”

“跑完之后曾经的痛苦眨眼间忘得一干二净,下定决心下次要跑得更好,但是任凭积累了多少经验,增添了多少岁,下一次还和上一次重复经历相同的事情。”

这是作者对马拉松跑步记录的真实感受。

也是马拉松最大的诱惑。总觉得会越来越好,总觉得未知有无数的可能。事实上突破是那么的难,瓶颈期之后再想有突破真的是很难的。

突破也有上限,并不是一味的练习就会一味的提高。

回到马拉松赛道。

雅典最原始的一次马拉松经历了什么?

一个人的马拉松路程是如此的枯燥,以至于路上遇到的猫狗的数量都数的那么清楚,热还是热,光膀子跑,皮肤到处出现晒伤的痕迹,所有的汗水都变成了盐粒,擦眼睛的时候盐会跑到眼睛里,刺激的生疼。

口渴,口渴,随时都想停下来喝水,而喝水或许只是一种借口,是再也不想挪动脚步了,那种渴是身上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的渴,而冥冥之中真正的意图是不想跑了,想放弃。

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在提出抗议,想休息,想休息……自己仿佛不知道该如何移动身体,浑身的肌肉仿佛被人拿着锈迹斑斑的刨子在拼命地刨挖。

所有这些都是35公里之后最切身的感受。

那是一种与自身生理相搏杀的过程,成绩如何根本不重要,经历这个过程便有了对待疼痛疲惫绝望是真实的经验。

炎炎夏日里跑步,需要的是和太阳赛跑。在太阳出生之前,或者在太阳升高以前,尽可能多跑,因为那会儿是最舒服的。

看着太阳一点点升高,想着脚步再大一点,频率再快一点,距离再远一点。和太阳赛跑,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感觉到时间移动之无情。

每每跑完,成绩不是预料中那般理想,便会总结经验教训,然后下一次重新再来。教训往往是运动量不够,练习量不够,体能不够,需要加强训练。

这和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一样的心态。

回归初心从零开始,周密训练,感知自己身体的每一丝变化。无论是在寒风中带着抽筋的脚步蹒跚前行,还是一次一次被别人超过时心灰意冷,身体和精神双重的打击之下,依然能够感受到冲向终点时的成就感。

输的也许只是成绩,而自己的精神应该是长胜不败的。

……

再过9天,疫情困扰三年之后的太原马拉松就要开跑了。自己不能再上赛道,心里觉得恍然若失。

跑步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身体的变化而是心理的变化。

做一件事情,一件看起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抓住一点一点去做,所有不可能都隐藏着更多可能。

所有的成长不过是发现这些不可能背后的可能罢了。

人的体能总是有极限的,这是我们常常提醒自己要安全参赛的借口。

跑步10公里应该是最舒服的,日常训练20公里呢?便小有突破,能增加内心的满足感。

30公里呢?早已不再考虑距离,明明就是奔着全马42公里目标去跑的。

很喜欢那种一点一点突破自己的感觉。

在失去跑长距离的机会之后,回想来时路,心里有太多遗憾想要弥补。

太多遗憾如何弥补?

一次又一次,在跑道上迈开双腿,其实迈开的同时各种困扰便一点点滋生。

关于速度,关于距离,关于体力,关于呼吸,还有内在或外在不同角度的各种借口。

不想跑步可以有一万个理由,想要跑步只要一个理由就够了。

每个人都在寻找突破自己的可能,在各种挑战中,马拉松赛道其实是最安全的。

徒步完成318线,攀登珠峰,在这些挑战面前,马拉松似乎不过是小菜一碟。

根据自己的能量一点点提高一点点突破,这也是终身成长理念所提倡的。躺在自己的舒适区,便失去了体验更多精彩的机会。所谓成长,便是多了体验不同风采的可能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