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谈写作

不必增加一丝一毫

2020-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寻虎

写作还是要放松,不能太贴着现实,就算依照现实,场景不要当做现实,只当做意象的舞台,看舞台上发生了什么即可。顺着这个写,而不是顺着记忆去组合。记忆组合还是记忆。

散文也是如此,散文不是写实。

任何文章落在纸上就不是现实。纸上的绿色不是现实的绿色。

现实怎么可能写呢,想写也写不了啊。树是搬不到纸上的。

阳光挤过房屋的间隙,缩在院子的一角。我在阳光下伸伸胳膊,踢踢腿,屏住呼吸,两脚分开,两手撑在腰的后边,身子慢慢向后仰。这么费力,活像小时候玩的布头做的搬脚娃娃。

前面四段,一句话就可以说完,直接到坐轮椅的老人即可。

在这里展开。

而且也不是写实这个老人。

由此往下继续生发。

这就可以了了。始终不让写作静止在某处。

不在乎多少字,一百字,但是每句话要动起来。所谓站起来,就像骑自行车,静止站着是站不住的,得动起来,也就站起来了。

不必渲染任何一处地方。语言是表现,它表现多少就多少,渲染是没有用的。

那么,我直接从这个老人开始写可不可以呢?

比如

今早,那个慢腾腾走路的老头坐在轮椅上。以前我嫌他走得过分慢,似乎在假装惹人同情,可是他现在连假装都做不到了。

一句话搞定,。绝不拖泥带水。

绝不要在这里抒情一番。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向别处展开。为什么?广度就是深度,不是要抒情一番来制造深度。

腿脚不灵便了,当然坐轮椅,没什么好深化的,刻意深化是画蛇添足。

不给作品增添任何不必要的东西,主观人为的东西。让它自身呈现。

比如。我们被抛下了火车,不要说“荒诞啊,无理啊”,它已经是表现了。

人经常被抛来抛去,被侮辱被损害,不是吗?

这里面情感够强,不必增加一丝一毫。

一个勉强能走的老人坐到了轮椅上,这就已经是表现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