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微博:修书一封,与君绝交,你明白其中的深意么?——嵇康&
从来没见过有人能够将绝交书写的如此汪洋恣肆,并且逻辑清晰、字字珠玑,每一句都有表意亦含深意。
也从来没见过有人能在接到这样的绝交书之后,还能够将对方的孩子视如己出,让他在没有父亲的困窘逆境里得到最妥善的照拂。
绝交的这两个人,便是嵇康与山涛,这是两个提起名字便能让你听到金石之声的人。
这封绝交书便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1-----
嵇康和山涛,曾经是一见如故的挚友。
一见如故,一般是源于气场相合,产生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将与你合拍的人不由自主地圈定在身边,而不合拍的人只能被与之相反的无形之力远远推离,有多远推多远。嵇康和山涛便是如此。他们都经历过早年丧亲,都幼年早慧,年少时便博览群书,磨砺出一种与世人不同的气质风韵。于是只此一面,便契若金兰。
不过气场相合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嵇康与山涛自是各有所长。
《世说新语》里曾经借山涛妻子韩氏之口,分析了山涛与嵇康之间的些许差异。在博有学识的夫君身边,韩氏也通晓历史,便仿照僖负羁妻子的行动,在一旁暗暗观察着嵇康和阮籍的行动。二人离开后,韩氏对山涛笑着评价道,你啊,才智情趣比他们差得太远了,不过用你的见识风度和他们交朋友还是不错的。这是韩氏的识人之明。我们并没有在这段记录中看到任何有关山涛情绪的记录,不过相信他对于韩氏的这种认知也很认可,他说:他们也总认为我的气度超过他们呢。虚心接受评价,不立言反驳,很好,这就是山涛。
其实,他们俩真正不同的地方在于,嵇康是个偶像派,而山涛却是个实力派。
身为偶像派的嵇康,身长七尺八寸,萧萧肃肃,爽朗清举,现代戏谑的“高富帅”他占了前两项。为什么不占第三项?因为他不愿意为官啊。那他平日里的生活如何维持呢?有记载的收入倒是有一项:打铁。
嵇康多次拒绝了来自朝内的出仕邀请,反而在林间开了家打铁铺子,竹林七贤都知道,向秀还曾经为嵇康在炉边鼓过风。之前钟会前来拜访的时候,嵇康可是彻底地执行了一次行为艺术,手起锤落,一言不发,要知道,钟会可不是一个人在围观,他当时带了一群名士来拜访啊,仔细一想,那种沉默的氛围,真是安静的可怕。
嵇康打铁,不只是行为艺术,他是真的把打铁当成了谋生手段的一种,有时候他会把做好的成品卖掉,换取些收入。而不打铁的时候,他便和竹林七贤一起,在竹林间吹吹风,把酒畅饮,炼丹抚琴。
嵇康是一个很有味道的人。这里的有味道不是文学修饰,而是客观陈述。他曾经在绝交书里面提过这么一条,“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多虱子”并不是当时的特例,魏晋文人喜欢服食五石散,服食之后需要自己散步发汗,才能通体顺畅,可是发汗而不沐浴,天长日久的,可不就有了这种小生物么。所以说,平日里被山涛评价为“岩岩若孤松之独立”的嵇叔夜,原来也有这样的一面呢。
实力派山涛与嵇康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其一便是为官。他从小官职一路做起,并无出错,后期便一直当着挺大的官。七十岁在当今都算是高龄了,山涛七十岁的时候却还在为朝廷选贤任能,并且“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他所推举的人一定能够才德兼备,适合所任官职,在朝的司马氏也一向听从山涛的意见,因为唯一不听的一次,他就被自己打脸了,《世说新语》里面记了这么一句:“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这位由皇上亲自下诏任用的陆亮,居然不久就由于收受贿赂而被罢官,多年之后读起来,都为这位皇上觉得脸上无光。可这件事也从侧面说明了,山涛在识人用人方面,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
山涛凭借自己的努力,收获了来自同辈以及晚辈的称赞和膜拜。王戎曾经用“璞玉浑金”来点评山涛,说他像未经提炼的矿石,人们虽然知道他非常宝贵,却不明白他真实的价值。这算是非常高的评价了。而在山涛古稀之年时,朝廷内年轻的俊才显贵们,如王济、裴楷、和峤等人都以他为尊。虽然没有办法以才智情趣过人,但是山涛依然可以收割一众小粉丝啊,而且这些粉丝都是有众多粉丝的人呢。
-----2-----
山涛和嵇康,都曾经做过一件错事。
山涛这一辈子都以品评人物、识鉴良臣见长,可他却错评了嵇康。
嵇康是何种人物?他是刚肠嫉恶,轻率直言的人物,是肆意酣畅、随心而行的人物。连在汲郡山上仅与他相交了不久的道士孙登都明白,嵇康是才高而保身之道不足的人物,山涛怎么会不知道?
嵇康曾经做过什么事情?他曾拿到王烈所给的石头精髓,王烈尝时,精髓如同饴糖,而嵇康尝时,却发现饴糖变回石头。王烈又在石室中见到一卷白绢写的书,立即喊嵇康去取,而嵇康便不再相见。王烈对此的评价是嵇康身怀有才而不遇,可是山涛会觉得嵇康真的是怀才不遇才未入官场么?
大司马司马昭想要礼聘他作为幕府属官,嵇康逃了。司隶校尉钟会前去拜访的时候,嵇康无视了。而且嵇康的妻子可是曹氏族人长乐亭主,司马氏会如何待之。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梁子结下来,嵇康一旦入朝,后果将会非常精彩。山涛你怎么想不到?
山涛居然希望在自己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荐举嵇康代原职,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嵇康这一辈子得到的评价有一句叫做“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喜怒不形于色的嵇康一辈子都收敛情绪,这次却忍不住了,洋洋洒洒,挥毫泼墨,写了一封文采斐然条理清晰还颇有讽刺之意的绝交书,以表示从此与山涛恩断义绝。
我是懒散惯了的人,兴趣自然也不在于官场,我这么一个直率的男儿,你让我入朝为官便是在害我。不过是你自己在官场心里不安,想把我也拉下水而已,我鄙视你。好朋友相交的基础在于相知,从前我是误解了你,如今既不相知,那便不相交吧,绝交!
这封绝交书写于嵇康儿子嵇绍八岁的时候。嵇绍十岁那年,嵇康临刑东市,广陵长绝。
-----3-----
嵇康死后,嵇绍失去了父亲,却始终生活在如同有着两个父亲的环境里。山涛将他视如己出,王戎也时时前来照拂,为避祸,嵇绍隐居乡里,多年后才出仕为官。
出仕为官的契机,是山涛提供的。他力排众议,对皇上举荐嵇绍,“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此举其实有一定风险,万一,司马氏依然穷追不舍,想要斩草除根呢?万一,嵇绍代替了嵇康,成为眼中钉肉中刺呢?
那些万一,在山涛的心里一个个被排除,一点点确定安全无虞的可能性,最终安下心来。他对前来询问建议的嵇绍说,
"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
我替你想了很久,应该是从你父亲去世之后便开始为你打算了吧。天地万物,犹有消长,何况是人呢,那些陈年旧事,人都逝去了,也该被淡忘了。我没说出口的是,就算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我还在。
就算嵇康当年写了那样一封绝交书,山涛依然以纯粹心肠对待嵇绍,为什么?
因为嵇康在临刑之前,对嵇绍言简意赅地说过:“巨源在,汝不孤矣。”
因为嵇康在去世之前,在未和自己沟通过的情况下,相信着山涛,并且就此托孤,而山涛,便心有灵犀般,就此承受。
先走一步,君自安好-----尾声-----
修书一封,与君绝交,你明白其中的深意么?
《与山巨源绝交书》写成后的第二年,嵇康便去世了,是巧合么?
嵇康知山涛甚深,山涛亦知嵇康甚深,为何还要当着大家的面,决裂的如此彻底?
略微说明,便能微言大义——嵇康从前与人决裂,从来不这么啰嗦。都是言辞解决,哪里需要修书一封。修书,毕竟是要给人看的,而那人,毕竟也不是山涛罢了。
我想,当初山涛举荐嵇康的时候,未必不是抱着我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实力保护你了,你一旦入朝为官,有官职在身,也能保得住自己一身安全。而嵇康当时写绝交书的时候,未必不是想着,我知道你为我好,只是我与司马氏族结怨已久,导火索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你是我挚友,我不想身陷牢狱时还牵连到你,正如同你得势时想帮助我一样。
言辞恳切,用笔犀利,你定能剖开表层,读懂我深意。这是一封绝交书,也是一封辞世预告,山涛,你可能已经要做好被我托孤的准备了。
他怎么会不懂?
于是后来的一切都发生的理所当然,他按照本性据理力争而后下狱,他身在官职屡次求情而后无果,嵇绍即将丧父,长乐亭主即将丧夫,三千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却也遭拒,嵇康必死无疑。
冥冥之中,山涛仿佛听见嵇康的声音,“抱歉,我是个性子急的人,要先走一步了。嵇绍······”
山涛闭眼,手握成拳,隐约有泪在眼角闪现,却转瞬无踪。
他说,“我明白。”
(这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篇文章,写完之后,自己看着有点想哭。也希望能让你感受到这种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