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刘言飞语散文

发型的变迁

2018-12-24  本文已影响8人  371f4714903f

过去,人们常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这里的剃头就是如今的理发,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叫法不同而已。

说起理发,这是众人皆知,人生都必须经历的寻常之事。正常人平均一月都要理上一次,否则就会蓬头垢面,有损自己的形象。小时候,我和弟弟得益于母亲的手艺,每次都用理发推子理出平头,让其他的小朋友羡慕不已。那时,村里的人们只会用剃刀理发,大人们基本上是光头。年轻人则在头顶留下经过简单修剪后的头发、其余地方则都要剃光,人们称这种头型叫“锅盖头”。也有比较新潮的年轻人,专门到公社所在地的镇上理发店花上一角钱理个平头或其他头型,但也是偶尔为之。小孩头型不太固定,有光头的,也有锅盖头的。还有的因为是家中的独子,要在靠近后脖颈处留上一撮燕尾似的“后八揪”,有祈求平安长寿的意思,但也因此而招来小伙伴们的起哄、嘲弄。街上一位比我小五六岁、按辈分我们叫他爷爷的小孩,就因此而成为大家开心的对象,我经常拽着他的后八揪逗他玩,直到十二岁以后才不再保留。

因为头型的不同,还可能因此而被家人或外人起上不同的绰号,并逐渐地取代了自己的名字。我同学的父亲就因理了一辈子光头,被人们称呼为“西葫芦”。另一位同学因锅盖头与别人略有区别,而被人叫做“二板头”,直到今天也改不过来。到省城上学后,学校不准男生留长发,更不允许烫头。为此,个别同学在被学校老师发现后,被勒令去街上的理发店改正过来。参加工作后,一位原籍深圳的蒋姓大学生,留着一头即将披到肩部的长发,被设计处的各级领导叫去谈话且屡教不改。最后还是由指挥部领导批评教育后,才理成了平头。看着他新理的发型,我们反倒不习惯起来,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还有个别年轻人,经常理个光头摇来晃去,也在领导谈话后改正过来。要知道,当时在人们的认识里,长发和光头被认为是“二流子”的形象,在单位是不允许出现的。

现如今,站在街头四下一望,各种不同的发型尽收眼底,长发、短发,平头、寸头,直的、卷的,顶门留着圆圆的一小块短发或从前到后留着一络“鸡冠”似的、竖着的长发,也有的在短发内理出不同的图案,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叫不上名来。尤其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员,头上顶着梳着马尾辫似的标志发型,以向周围的人们昭示着自己的职业和身份。当然啦,奇形怪状的头型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有所限制的,因为它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单位的形象和员工的精神面貌。尤其是领导干部更是如此,除因脱发原因外,都是理着能够出现在正规场合的几种头型。同时,染发也成为理发的基本内容,年轻人染着红、黄、绿、蓝、白、黑等各种不同的颜色,或整个、或局部,张扬着个性。如果从后面望去,好像置身于异国他乡或魔幻世界,街头一派姹紫嫣红的热闹景像。中、老年人也不甘落后,大部分人都要焗油,让你辨不清他的真实年龄。

不过,也有像我等这般顽固不化的人们,宁可顶着一头花发(白发),也不为能够“年轻十岁”而“整容”,以此证明着自己绝非“造假”的身份,成为人群中的“另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