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门读书

玄武门之变解析

2019-03-12  本文已影响32人  轩冕

玄武门之变,历史上有多种解析。唐太宗虽然有文治武功,开创‘’贞观之治‘’盛世,犹有杀兄逼父之誚。结合《新唐书》、《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玄武门之变事出必然,高祖有苟且之失,建成有被迫之困,太宗有骑虎难下之势。纵然有高祖之豁达,太宗之英武,处父子君臣之间,也难和平解决纷争,遂至骨肉相残。

唐太宗英明神武,首创义军之谋,攻灭王世充、窦建德如反掌,视突厥吉利可汗、突利可汗如蔑如。军功著于天下,高祖曾欲封他为世子,太宗固辞。非太宗不欲封,太宗知道登高必为靶子,父亲李渊对其也甚是忌惮。李渊每次遇到军事难题,必然重用李世民,而问题解决之后对他又甚为冷淡。随着李世民功劳盖天,和太子建成、齐王元吉的矛盾日益突出。因为李渊的大部分江山是靠李世民打下来的,李渊深知李世民不会臣服于李建成。但是太子李建成在位很久,没有明显过失,不好随便更换。李渊曾经对李世民说过,让他往东都洛阳发展,李建成则留西安。而且李世民可以用天子旌旗,与李建成一样。也曾经在危难时跟李世民许诺:立功之后改封李世民为太子,把李建成改封蜀王。因为蜀地的士兵比较脆弱,这样即使李建成造反的话也容易制服。后面这样的承诺都没有实现,李世民携不赏之功,自然是不服气。

李建成在《唐书》里面是荒淫好色的典型,又爱遛狗斗鸡、饮酒作乐,甚至连父亲的妃子都敢于染指。而《资治通鉴》记载他宽厚仁慈,多次独挡一面。虽然李建成能力无法和李世民相提并论,但是也不算庸才,他治军严正。他曾下过命令:部队所到之处,民间瓜果粮食,非购买不得妄食。

李元吉曾经埋伏刺客准备在宫里刺杀李世民,也是被李建成叫停。而《唐书》又说李建成曾经用毒酒招待李世民,李世民吐血却不死。这段深为可疑。李建成有多次能很简单解决李世民的方法不采用,反而采用复杂方法,于理不合。这段也许是后面的人为了列举李建成罪状而杜撰进去的。李建成从历史看,应该是个比较宽厚,不太挑事的人。

后来《唐书》记载,齐王元吉把李世民的文臣武将全部调离,像武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文臣房玄龄、杜如晦都调离秦王府。此时李世民仍然引而不发,没有下定决心。因为李世民作为英明之主,看到前朝君臣骨肉相残。他担心的并非起兵不成功,而是担心落后人口实。而群臣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非常担心后发制于人,最后被人一锅端,他们的意见最终改变了李世民的主意。于是矛盾才真正激化,李世民自己也曾经说过,要等到李建成、李元吉反行昭然,然后他才起兵平定,这样至少可以占据道义的高度。

而当时太子建成、元吉都已经派人进驻皇宫,只是他们没料到李世民已经棋先一着。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伏兵马,亲自用弓箭射杀哥哥李建成。而李世民在追逐李元吉时候被树枝挂到落马,李元吉想用弓弦绞死李世民。刚好尉迟敬德赶到,用箭杀死李元吉。

李世民立刻派尉迟敬德入宫,名为保护唐高祖李渊,实际上是直接软禁。李渊问:‘‘外面谁在作乱?‘’尉迟敬德回答:‘’太子、齐王作乱,秦王勒兵诛之。‘’李世民带兵觐见父亲,李渊很聪明地说:‘’朕近来几有投抒之感。‘’李世民吮上乳而哭,良久方止。李渊和李世民都是聪明人,李渊的意思是:老子最近干累了,很想退休了。李世民靠着李渊胸部哭泣的意思:儿子这次是不得已,您要识相的话自己退位,我肯定还很尊崇你。

过了几个月,李渊就让出皇位。李世民继位,奉李渊为太上皇。李世民的缜密军事思维在玄武门之变中展露无遗,因为他所做的完全是环环相扣。不派尉迟敬德进宫的话,李渊日后追究起责任,李世民罪过难逃。所以兵法说: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李世民早就做好了兵变准备,只是没有下定决心。而《唐书》多处为他粉饰,所以出现前后不一致的记载。虽然后世很多人责备李世民,但是在那样决定生死存亡的情形下又有多少办法可以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