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文文学创作散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从青春期的无病呻吟到中老年的欲说还休

2019-06-27  本文已影响36人  长楸

少年不识愁滋味·从青春期的无病呻吟到中老年的欲说还休

他是金戈铁马的英雄,豪情万丈。

在战场上厮杀时,血液从敌人的颈动脉喷射而出像温暖的雨水一样淋在脸上,当看着敌人的头颅掉下,会是什么滋味。当自己同生共死的战友这样也倒下的时候又有什么感触,战争有时候摧毁的不止是敌人,还有自己柔软的内心。

他是豪放词派的诗人,他的词宛如他的人一样带着一股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味道,欲报国雪耻,欲收复中原。

那些年,他还是一个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少年。

大概是“古人登高多悲慨”缘故,每每登高望远都会学着古人诉说愁情的样子,所谓“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人未谙世事,芝麻大的事情就能一腔愁绪,格局和眼界就是那么狭隘。

人生下来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然后成长蜕变,如辛弃疾一般变成一个为家国独挡一面的栋梁。

先不说流芳百世,他亦势必为国为民。

辛弃疾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聚集起了两千多人参加了一支抗金的队伍并取得了胜利,多少流离失所的人重回家园,他是多少人崇拜的英雄。

该不该用早年得志这个词语呢?若是说该,可是家国天下不安何来的得志呢?

辛弃疾功勋卓越,二十五岁就被高宗任命为江阴签判,此年开始了一生的仕宦生涯。

那些年,辛弃疾先后在江西、湖北、湖南、担任转运使、安抚使,整顿荒废的政务。

对于贪官酷吏,对于地痞恶霸,辛弃疾三个字就是一把利刃,使人畏惧。

因为他的豪迈,他的倔强,他的执着与热情,他才是历史上那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也正是因为如此官场上才处处遭到排挤。

一定要收复失地,一定要报国雪耻,他是有一腔热血的,可是身后的政权却没有给他足够的力量,政府对抗战的冷淡让人失望。

公元1181年,辛弃疾42岁,那一年,他安置家人在江西定居,他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所以辛弃疾字稼轩,他是做好了要归园田居的准备的。也许归园田居是他的愿望,但是也一定是在平定了家国之后才隐退的,同年十一月,他遭政党弹劾,官职被罢免。人到中年,他写的不在是言志诗如“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那样的豪迈激昂,而是田园诗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那样的恬静淡然。

他应该是不甘心的吧,壮志未酬,也再没有完成理想的机会。即便是要归园田居,也应该是在收复了失地之后,也应该是在平定了家国之后。

他说,“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气好个秋”。他历经沧桑,他参与过风云变幻,因为想要说的太多,反而什么都说不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