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建设的和谐发展之路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铁路发展迅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它也又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运营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列车运行及车、机、工、电段(所)和车站,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以及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铁路线路可能穿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以及特殊生态功能区;路基修筑过程中占用土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和植被生物量损失;牵引变电所电磁辐射,列车运行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对电视接收及电磁敏感设施都有较大的影响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高铁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决对策和采取保护措施进行介绍。
关键词:铁路建设 和谐发展 环境保护
一 铁路对环境的影响
轨道交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当时的希腊人修建了跨越柯林斯地峡的轨道,奴隶们推动着运载船只的车厢前进。到了蒸汽机时代,火车很快就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并将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20世纪。后来,由于航空运输的兴起和汽车的普及,火车渐渐地淡出了运输行业,在美国这样的国家,铁路运输的发展甚至几乎陷于停顿。但近些年,随着能源供应的紧张,人们对运输工具的能源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火车由于其运载量和单位能源成本的优势,重新开始受到重视。
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再来评判火车相对其他交通工具的优劣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我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难看出铁路这一陪伴了中国人的生活长达100多年的交通工具,今后还将是主要的出行手段之一。不仅是中国,日本、德国在发展铁路交通的过程中都有过许多波折,但这并没有中断他们让火车变得更高效、更安全的努力。我们需要做的,是理性地看待高速火车的优缺点,从一个基于知识的视角评判一列火车、一条铁路、一个路网的优劣。
铁路交通不是人类最早的运输手段,但其诞生以来,也先后经过了汽车、飞机和现代海运的冲击。为什么铁路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甚至在不少国家仍被认为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呢?与一般人的想象和铁路支持者声称的不同,在城内和城际交通方面,铁路因为基础设施投资大,其单位运输成本不一定低于快速公交系统(BRT),运力也很难比得上经过良好设计和优化的汽车运输。但一旦铁路网系统建立起来,通过延伸铁轨和改进信号系统实现运力的提升,比拓宽道路、增加公交专用道更为有效。而在长距离货物运输方面,铁路则有公路不能比拟的优势。澳大利亚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考虑路网和车站的投资和运行费用,铁路货运的成本仍然只是公路货运的一半以上,在速度方面,铁路货运也有较大的优势。
在能源价格越来越高的今天,铁路运输更加能显出它的优势。铁路运输的单位能耗低于汽车、飞机,在美国的一项研究甚至表明其能耗低于国内航运。所以,从运输效率和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可以说没有综合性能比铁路更好的运输手段了。
因为铁路的能源效率较高,运力可观,在很多地方,用铁路替代公路运输都被认为具有积极的环境影响。首先,铁路代替公路在单位能量产生排放量相当的前提下,意味着仅为汽车三分之二甚至更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其次,双轨铁路所需的路基宽度根据所在路段的不同,直线段宽度一般在15米以下,而双向四车道的高等级公路路基宽度就可达26米。铁路的土地占用远远低于运力相当的高速公路,因而土地方面的环境代价也较小。
但是,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仍然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开挖土方,在施工现场和附近造成颗粒物污染,其中较小的颗粒物可能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建筑路基可能破坏植被,使道路周围的土壤更容易流失。挖出的泥土石块等物质需要在合适的地点堆放或填埋,如果附近没有合适的堆放场所,还需要将它们用汽车运到别的地方,而这部分排放也是应该算到铁路建设的账上去的。
在运营过程中,除了在铁道上运行的火车,铁路还需要各种支持设施和人员,如车站、调度站、车皮和物资的存放场所及各种管理人员。这些设施和人员往往远离已有的居住地,在铁路沿线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客车的运行过程中,除了技术先进但应用范围有限的磁悬浮列车外,都会产生噪音。客车还可能有乘客沿线扔出生活垃圾,造成污染问题。
除了铁路本身的建设和运营带来的直接环境影响,我们也不能忽视铁路的社会经济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改变。不过,这评估起来显然比评估直接的环境影响要困难。火车迅速地向沿线引入大量的物资、人员的能力是不可比拟的,这可能促使一个地区的消费需求迅速增加,从而要求进行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来适应,也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造成原来不曾预见的环境问题,比如原来运不出去的矿石现在能运出去了,导致矿山开发的开始,以及随之而来的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等问题。
铁路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运输手段,它不仅在传统的陆上长距离运输领域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且在短途交通领域也开始挑战汽车的地位。因而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今后将看到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系统。如果在每一条铁路、每一节车厢的建造和运营过程中能减少一点点对环境的冲击,最终获得的环境效益也会相当可观。
最根本和有效的减少铁路环境影响的手段,也许还是在规划过程中就把铁路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纳入考虑中。通过对线路经过地区的选择、车站的选址,可以有效地减少铁路运行中的能耗,以及对沿线植被、土壤的破坏。在铁路部门之外的企业,则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物流中心和货站的位置,减少铁路运输的环境影响,同时也优化自身的物流结构。
1)铁路如何对环境产生影响
近年来,中国铁路发展迅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它也又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运营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列车运行及车、机、工、电段(所)和车站,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以及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带来的环境污染。
铁路线路可能穿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以及特殊生态功能区;路基修筑过程中占用土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和植被生物量损失;牵引变电所电磁辐射,列车运行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对电视接收及电磁敏感设施都有较大的影响的。
二 中国铁路的和谐发展
中国的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观念,已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并认真地实践着。青藏铁路的建设,朔黄铁路的运营,以及京沪高铁的修建都说明了这一点。
1)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建设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环保举世关注。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既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也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自然生态环境既原始独特又脆弱敏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优先地区,也被我国政府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优先保护区域。因此,在青藏高原修建铁路,不仅工程艰巨、技术难度大,而且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也极为艰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举世瞩目。
高寒、独特、原始和极其脆弱是这一区域生态环境的显著特征。而野生动物保护、高原植被恢复以及湿地、湖泊环境保护和冻土环境保护,更是铁路建设面临的环保难题。
青藏铁路开工两年多以来,青藏铁路公司和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在铁道部领导下,在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委指导下,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的指导思想,在工程建设中响亮地提出了“质量环保双优”的工作方针,把环境保护与工程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落实建设中的环保措施。为了搞好青藏铁路建设,铁道部党组对青藏铁路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提出了“拼搏奉献、依靠科技、保障健康、爱护环境、争创一流”的要求,把环境保护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激励全体参战职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认为,从青藏铁路的建设实践看,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为一条生态铁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国家大型建设项目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树立了典范。
2)朔黄铁路公司走环保之路
朔黄铁路公司,是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大能源通道。在铁路建设和运营期,公司加强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建设,勇于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将环境保护工作融入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坚持环境保护和铁路建设协调发展,企业发展与地方建设相互促进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朔黄之路,朔黄铁路西段穿行在恒山、云中山脉和太行山脉间。为保持西段远古时代的自然风貌,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开挖,避免切割山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线路走向多以长大隧道穿越山体为主,形成了铁路西段桥隧相连的局面。77条长达66公里的隧道总长占全线的32%。最高桥墩61.5米,最大桥跨80米,桥梁396座总长达81公里。建设了占该段线路总长32%的桥梁隧道,虽然大大增加了工程投资,但却有效地减少了工程开挖和填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铁路沿线的自然风貌。为了保护沿线的文物,投入421万元对沿线20余处文物进行了勘察,选线时避开了河北境内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国都遗址”文物保护区。在铁路经过的山西省五台县和定襄县,有丰富的滹沱河地下泉水群。朔黄铁路西段15次跨越滹沱河,基本完整地保护了该地区的地下泉水系。同时,为山西忻州的南庄引水工程和定襄县坪上水库工程的未来建设留足了高程。这些措施的实施,基本保持了铁路沿线的原有生态环境,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建设。
3)高铁的发展引人注目
近年来,高速铁路的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交通出行等做出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加快建设高铁的同时,更加注重交通发展的总体规划,更加注重建设速度和实际效益,必须使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当然,我们的高铁建设必然存在问题。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必须及时解决。绝对不能因为建设高铁而对环境在成破坏。我们以京沪高铁为例来讲一讲高铁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我国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首先,京沪高速铁路经过地区, 长江以北为华北大平原, 地形较为平坦, 多为耕地; 长江以南为宁镇丘陵区, 地形起伏, 无锡至上海间为长江下游水网化平原区。全线占用土地面积及挖填土石方总量很大。 本线占用土地85% 以上为耕地, 因此高速铁路的修建将破坏大量的植被, 加上沿线人烟稠密, 土地利用率高, 以及大量的挖填土石方工程, 对沿线的农业生态及农业生产将产生不少的影响。宁镇丘陵地区开挖路垫产生大量的地形切割, 破坏地表植被, 使土地裸露, 降低抗蚀性, 易遭雨水冲刷而产生水土流失。 高速铁路除路基本体工程占用大量土地及开挖土石方工程造成生态环境及植被的破坏外, 另外施工过程中临时性的占地如施工便道、施工人员驻扎的营地、材料堆放场等都将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以及施工机械辗压、运输车辆走行, 施工人员走动踩踏, 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和带来一定的破坏; 除此之外还有施工过程中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工程垃圾、生活污水)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扬尘, 也都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其次,京沪高速铁路绝大部分与既有铁路平行, 且多利用原有车站作业, 为此高速铁路将穿越沿线各大城市的市区边缘或市郊结合部, 为此将有不少的路段以高架桥或高架路段通过, 这将给城市的景观及线路两则各类建筑物的采光、日照、通风等带来不利的影响。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物的增加, 住宅密集化, 日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影响程度相关因素很多, 视高架线路的走向、高度、街道的宽度, 以及建筑物的高度等不同而异。
对城市生态和景观的看法, 随着时代不同而异, 但是现代化城市环境美观的最重要标志,就是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协调。高速铁路以高架桥或高架路段通过市区, 其线路经过地区和沿线车站的设臵就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城市功能融为一体进行规划设计, 关键是做好总体规划中的动态和静态的协调, 同时应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地貌, 若处理得当, 不仅不致于影响景观, 反而对景观起到画龙点晴、化害为利的效果, 成为高速铁路通过市区中不可缺少的城 市生态景观的组成部分。高速铁路的修建, 更进一步促进这些城市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缓解各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的紧张状态, 从而使城市的人流、物流等生态环境向有利方向的转化。但也不可避免地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如高速铁路施工过程中要改移折迁部分上下水管道、煤气及供管线、通讯电缆设施, 同时还要拆迁部分民房和工矿企业, 车站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也将会使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和变化。
除了有以上的影响外,高铁对城市噪声、振动环境,电磁环境,大气环境和水体环境都有影响。
三 如何减弱和消除铁路对环境的危害
既然高铁的建设会给我国的环境带来如此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又用什么样的对策来协调高铁事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呢?
在进行治理措施和采取保护对策时, 应汲取国外的经验和教训, 那就是一定要坚持做到与高速铁路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 其次要做到三个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如果在产生污染和影响之后, 再进行治理, 那造成的恶果是难以弥合的。即使再进行治理, 那就事倍功半, 不但耗资巨大, 而且留下的后患无穷。日本新干线对噪声的治理就是先污染后治理, 带来了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迄今还没有解决好。
高速铁路对沿线环境的污染和影响主要是对城市的噪声、振动环境、电磁环境、沿线生态环境及城市的景观等, 而在治理措施方面应首先报主要污染源和重点保护目标, 一下是具体的措施:
1 噪声振动是高速铁路对城市环境污染和影响最严重的项目,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的国家,也都把治理噪声污染放在首要的位臵来考虑。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和生活工作条件的不断改善, 城市居民要求有一个安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和呼声日益高涨, 而长年生活工作在城市高速铁路两侧的居民反映尤为强烈。目前世界各大城市都在大力进行交通噪声的污染和治理的研究。但有一个基本原则, 那就是根据各自国家的具体情况、技术水平、针对高速 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物、地貌等特点, 不同敏感点提出不同的治理措施和办法。根据京沪高速铁路噪声流动污染源的特点, 结合国情国力, 提出以下三点治理途径和方向。
一是做好城市规划和城市功能区划分, 高速铁路通过城市过境路段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做好高速铁路沿线两侧建筑物平面布局设计;
二是做好高速铁路噪声源的控制, 即积极降噪法, 即在噪声源处降低和消除噪声;
三是设臵阻挡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 即积极降噪法, 就是采用传统的阻、挡、隔、吸、消等措施。
2 高速铁路对城市电磁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这是高速铁路对城市环境污染和影响另一个特点, 目前国内外对电磁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尚没有完整的评价标准和规范, 只是根据各自国家的特点, 制订一些暂行规定和办法。根据国外实施的防护措施和我国技术经济的可能, 一般都采取电视信号接收的防护办法来克服电磁干扰, 以装设远离铁路(防护距离以外)的共用接收天线, 由其接收后用电缆馈送至邻近铁路的用户。必要时才采取其他措施, 如转换为LHF 频道, 加大电视发射功率等, 除此之外还应进行电视强方向性天线和适于覆盖居民区高质量电视信号传输分配系统的研制。
3 高速铁路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与一般铁路工程没有太大的区别, 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方法、施工季节、施工期限, 以及施工中采取的防护措施。高速铁路施工由于周期长, 规模大, 除铁路路基主体工程对土地永久性占用和降低植被覆盖率外, 而施工期间的临时性房屋、施工便道、材料堆放场等对土地的临时性占用, 以及施工机械走行辗压、人员踩踏等对植被的破坏, 施工过程中生产生活所排放的污染物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此要防止施工期间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 就要加强在施工期间的管理。
4 对城市生态和景观的影响, 是高速铁路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和影响的又一个特点。高架路段如果能够在布局造形、色彩等方面做到与自然环境、人造环境结合恰当协调, 那么高架路段将成为一处人造景点, 或者能够对既有的人造环境的景色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为此高架路段的桥梁结构不仅在整体造型上应选择轻巧的上部结构, 同时还要注意细部结构上的装饰, 如结合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物选择具有不同风格的桥墩型式。
5 高速铁路对沿线大气环境和水体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比一般铁路要轻一些, 其主要的污染源就是高速铁路沿线有关站段生产、生活设施所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和水体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对这些污染物的治理措施, 与一般铁路相似, 就不再复赘。
四 总结
中国铁路与环境始要终协调发展。铁路建设始终遵循着“珍惜一草一木 建设环保铁路”的原则。
中国铁路建设的和谐发展之路 中国铁路建设的和谐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