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作家文学梦

君王与红颜 | 李隆基与杨玉环

2022-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贵在随心

很多人,都被影视作品中虚构的李隆基形象迷惑,觉得他是个对爱情忠贞不二的老男人,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二人的“爱情”在中国历代帝王之中是绝无仅有的。

1、二人缘由

李隆基对爱情忠贞不二吗?非也!
李隆基当皇帝以前,曾出任潞州驿驾,当时的他喜欢赵丽妃。后来,李隆基移情别恋,又被钱妃迷得五迷三道。再后来,李隆基先后宠爱过德仪皇甫氏、才人刘氏、武惠妃。他与武惠妃之间的感情“保质期”较长,甚至可以说武惠妃才是李隆基此生最爱的女人。不过红颜薄命,武惠妃先李隆基一步而去,五十二岁的李隆基难过了好长时间。

在当时,李隆基终日思念佳人,茶饭不思。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唐玄宗后宫中的女人不少,三千佳丽绝非虚数。不过这几千名后妃宫女,竟没有一人能勾起皇帝的兴致。本来李隆基就是个多愁善感的皇帝,感情无处安放的他时刻忍受着煎熬。
为了替李隆基找到武惠妃的替代品,于是近臣高力士就建议,在某个宴会上去看看儿媳妇解解闷。
这不看不要紧,仔细一看,完全被杨玉环的丰盈身材和凝脂肌肤所吸引,再加上李隆基自己音乐素养不错,而杨玉环也擅长音律和歌舞,有种遇上红颜知己的感觉,认为她是能陪他游戏人间的那个人,让其饥渴难耐。

为了名正言顺的获得儿媳妇,李隆基耍了心机:

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

这是《唐大诏令集》记载的诏书,这个不要脸的诏书,一下子把儿媳妇弄成出家人了。
在唐朝佛、道两教盛行,都有出家之说,告别一切社会身份,那出家人亦可返俗,重新获得社会身份。
这样就把杨玉环的身份给“洗白了”。

李隆基为啥会明目张胆的这样搞?
因为是效仿先人啊!那就是:
高宗李治曾打算迎娶父亲的才人武媚娘,他下旨让武媚娘在寺庙里出家,然后再将她娶回宫中。
在违反伦常方面,唐朝皇家可是相当“有经验”!

2、二人是乱伦还是真有爱情?

李唐王朝胡风盛行:李治纳父妃(武媚娘),李世民纳弟媳,李隆基纳儿媳。
李唐王朝这种事情实在是污秽不堪。这也充分证明了封建帝王无耻和淫乱。

从三纲五常来说,两人的感情本质是乱伦,奈何李隆基是皇帝,皇权之下谁敢乱言,哪怕是自己的亲儿子李瑁,也只能在高力士的委婉暗示下选择沉默,更别说本身处于弱势的杨玉环 。
至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后人觉得歌颂李杨的爱情,并肯定了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着;也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
个人倒是觉得,李隆基也觉得自己做过了,怕后人黑自己,于是借助皇权的威慑,让近臣对那些文人暗示,为李隆基洗白此事。
毕竟在封建王朝,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于是就有诗魔白居易的《长恨歌》出世,为李隆基正名。

帝王是否真有爱情?对帝王来说,不爱江山爱美人就是真爱情么?
如果他真爱杨玉环,那他就不会在马嵬坡力求自保,赐死杨贵妃,用一条白绫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

3、大唐衰退是由她而起么?

在封建王朝,一个女子或奸臣祸乱国政,往往能以清君侧的名义谋反,女色之因只是一个噱头。
安史之乱与杨玉环没有任何关系,把安史之乱安在杨玉环身上是男人的无能和托词。

一个王朝盛极而衰,不是一个女人或一个帝王能决定的,毕竟帝王也会受到整个官僚体制的制约,安史之乱只是大唐倒下的最猛的一拳。唐朝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慢慢的走下坡,是整个国家体制的问题。
主要有三个社会矛盾造成:
(1)阶级矛盾(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
这个几种体现在土地制度上。
唐初施行比较宽松的均田制、租府调制等,这些也只是统治者一时害怕农民战争的威胁,并没有真正改良民生。
时间一长,战争带来的影响消散,那些统治者因利趋之,并没有完全执行那些土地政策,导致土地的兼并和集中日趋严重,底层农民走投无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2)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主要是玄宗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等治国弊病。
藩镇之祸,源于十节度使的设置及其掌握了大量军队,得以与中央朝廷抗衡;而在玄宗时期,出现大量设置节度使和军权膨胀。
宦官专权,唐朝的宦官掌领禁军、任枢密使和监军,此三者皆系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的重要因素。宦官领兵监军是历代宦官最易为害之处,也是自玄宗起的唐朝宦官专权的集中体现。
朋党之争,最激烈表现是,李德裕和牛僧孺两集团之间的牛李党争。朋党之争是激化玄宗时期,实际上以宦官专权为背景和依托,又复受其制约。

(3)民族矛盾
玄宗在位数十年,开疆拓土的意识逐渐浓厚,屡屡发动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特别是对吐蕃的战争,导致了吐蕃与南诏的联合;由于玄宗两次轻率对南诏用兵,导致唐南之间的关系破裂,进而加剧了阶级矛盾和内部矛盾,促发了安史之乱。

这三大矛盾集中爆发在唐玄宗后期,一直到唐朝灭亡都未能解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