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长励志

哪有那么多中年危机,抱团取暖罢了

2017-11-07  本文已影响42人  麻绳先生
图片来自花瓣网

1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如何看待现在部分20多岁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担心他们40多岁将遭遇中年危机”,这个话题拥有两万多人关注,近四百万浏览量……

微博上也有博主列举了中年危机的特点,而底下网友也纷纷表示这些特点自己都有,而他们的年纪普遍是二十岁左右……

于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安理得地把自己放进中年危机的人设,在这个大群体中抱团取暖。然而,我们真的有中年危机么?

我找了找微博上关于中年危机的介绍:

买东西开始注重品质

放假时只想待在家里浪不动了

明白身边的朋友越来越重要

处理事情不再冲动

emm……

这难道不是二十多岁心智成熟的表现么?

2

前两天和朋友出去玩,回的时候打了辆滴滴。

司机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宁波人,操着一口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而我对宁波话一窍不通,我们沟通了许久,彼此也不太清楚对方在哪里。

司机的性子比较直,时间久了不耐烦,说话时语气就重了一些。

索性我跟司机说:“算了,你应该在附近吧,打下双闪我去找找。”随后挂了电话。

后来四处张望找找,也就找到了车子。上车后司机还处在沟通失败的脾气里,继续用宁波话数落我。

与我一同的还有个今年刚开始在一家兽医院实习的朋友,大概是工作中时常与客户打交道的缘故,上车后很冷静地和师傅分析。

他说:“师傅不好意思啊,主要还是沟通的问题,没听懂。”

进而问师傅晚上要工作到几点,慰问辛苦了。

师傅也不便继续数落,说自己这口音的确经常被乘客嘲笑,没办法,学不会普通话。

朋友说:“您和咱爸妈都一样,年纪大了嘛,不会普通话很正常的。”

到此为止师傅也慢慢静下心,和我们心平气和地聊聊天。

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吧!

而按照微博上对中年危机的介绍,算是“处理事情不再冲动”,但这真的是中年危机么?答案显而易见。

很多所谓的中年危机,不过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在接触社会后,开始学会用一颗柔软的心去和坚硬的世界相处,是成熟的外在表现。

若二十岁的人还没有一些“中年危机”特征,那应该是巨婴吧!

3

很幸运之前有机会采访了一位78岁的老奶奶,她是宁波市朗读大赛复赛年纪最大的选手。

本来是打算当面采访奶奶,但她说隔天要去医院检查身体,要住院几天,时间上不太方便,所以选择在微信上与我沟通。



奶奶从小爱好文学,退休后便一直在老年大学学习,学了16年,直到年龄限制不能继续上学。现在年纪大了,字看不清楚,她就让孩子把字打的很大,慢慢朗读直到能够背诵。

她对文字有着相当的执著,在发语音更加方便的微信上,始终逐字逐字打下来发给我。她打字很慢,我在屏幕一端耐心地等候,仿佛能看到她花白了头发坐在病床上,一边思索着自己对朗读的情怀,一边在屏幕上写出那个字。

忽然就很感动,那是对老来依然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便去做的人的由衷敬佩。

人至古稀,身体的各种机能都逐渐衰微,总是很早就醒了,每天的日子很长但做事很慢,皱纹爬满脸庞,头发花白,按理说,危机之于中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是余生那么短暂,为什么要花时间去担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坏事?好好活着,最好活出诗意,最好不过了。

而我们很多人,刷着微博知乎,然后看到一些博主特意设置的归属感纷纷对号入座抱团取暖,其实就是三毛说的“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4

如我们所见:

华为裁了一批34岁以上老员工受人质疑,但如任正非所说,这些人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若没有人员配比的调节,那努力的新人又有什么出路。

体制内的人捧着铁饭碗,又有些羡慕体制外的自由和发挥空间,但始终跨不出脚步,始终担心无法适应体制外的工作节奏。

很现实的说法就是: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不公平。

就像苏格拉底说的:“不加审视的人生不值得拥有”。

与其在社交平台上寻求安慰,不如分清楚什么是成熟,什么是中年危机。

这样的温暖会持久得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