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_码字者:邵明
手稿
我把旧的信札、笔记、日记本统称为手稿。
近来文庙旧书市场,旧的信札、笔记、日记本行情暴涨。与摊主闲聊中获知,现在许多作家和藏家都在收名人日记、笔记、信札、由于价格上涨,山寨版也岀来了。
信札、笔记、日记的价值核心在于其所承载的史料文献价值。史料文献价值的高低则与信札、笔记、日记手稿的书写者、书写内容息息相关。此外书迹的艺术性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用毛笔书写的,能为藏品锦上添花,这类手稿现在价值连城,络阳纸贵,一纸难求。
手稿_码字者:邵明如鲁迅,胡适,季羡林等活跃于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几乎都接受过旧式私塾教育,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即便在信札、笔记、日记等日常书写中也不失法度,体现出很高的书法造诣。
我们这一代文革产的人,是否有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如果有,我看也是凤毛麟角。我是没有写日记习惯的,书信往来有,还有隔着大洋的;笔记也有,如读书笔记、工作笔记等,收藏价值肯定是没有的。
说起写日记,在读书时老师还真教过,怎么就没有养成这良好的习惯呢?我在读业余高中时,语文老师给我开小灶时特别强调写日记的重要性:其一、能每天帮助你自省。其二、能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其三、你也对得起我这个帮你补课的语文老师。我虚心接受,可仍然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理由在这里就不说了,因为现在看来不是理由。
坚持写日记的好处:“在日记中你可以找到证据,证明人们曾在今天看来难以忍受的境况中生活过、环顾过,并且还把观察结果记载下来,也就是这只右手曾像今天这样动过。我们由于有可能回顾过去的情形而变得更加聪明,为此就更有理由不得不承认我们那时的奋斗所具有的勇气,尽管在奋斗中不免存在着非常肤浅的无知。”——弗朗兹·卡夫卡
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都有写日记的良好习惯。这个良好习惯使有些在校大学生、老师、教授成为了右派。许多日记成了进牛棚,被劳改,甚至引来杀身之祸的证据。然而就是这些证据,使我们今天的历史得以完整。就是这些证据成为今天许多作家和收藏家朝思暮想的猎物。
手稿_码字者:邵明我现在也加入了收藏信札、笔记、日记手稿的行例,生活好像多了份乐趣,然而更重要的是,寻找历史的空白,给我们的子孙有个交代。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衪能治愈人们的创伤,也能使人们忘记伤痛。罗胖子在跨年演讲中说:“我们要做时间的朋友。”我说:我们要与时间赛跑,留住那些能填补历史空白的手稿,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
今天我用写信札、笔记、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收藏这些手稿的意义,不是为了收藏而收藏,而是要告诉我们的后人,这些手稿的历史价值。记住,在文庙旧书摊上能找到历史的真相。
手稿_码字者: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