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原来养儿就是这样防老的?
1.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直到现在我相信还有大多数人认为是这个理。特别是在农村,这种思想依旧普遍存在。
前几天一位朋友邀我去她家吃饭,饭桌上已摆满了酒菜,客人也陆陆续续到齐。老的少的坐下来围满一大桌。宴席上大家有说有笑,和和乐乐,还没到过年就已经感觉到这家人过年的气氛了。
图片源于网络:年前的相聚饭后在回家的路上我与朋友谈起:你家真好,老少聚在一起还这么和乐,哪像我家,表面和乐过后就可以看出人心的凄凉。
朋友叹了叹气回答:其实都一样,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看到的也只是表象。
后来朋友向我说起了她家的事,她告诉我:她的哥哥和嫂嫂都是教师,第一胎生了个女儿。她妈妈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培养了一个大学生,并且她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其后代怎么能没有儿子呢。以前不准生二胎的时候,她的妈妈要他们离婚,闹来闹去,嫂嫂心里也有了芥蒂。现在可以生二胎,嫂嫂便不想再生。
我不明白她的妈妈为什么非得要一个孙子,现在不是提倡男女平等吗?
朋友告诉我:她妈妈觉得话虽如此,可女儿终究是要嫁出去的,将来他们老了,能养老的还是儿子。
2.
听到这句话我又想起了前几天我去一个远房的表姐家走亲戚。她的奶奶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在他们那个时代,能拉扯七个孩子长大确实不易。
从表姐口中得知,她的奶奶将自己的孩子拉扯大,现在老了,什么忙也帮不上,兄弟姐妹长大了,各自成家立业后一起生活容易混乱,于是就开始分家。从此,兄弟间各回各家,老人独自一家。过年时大家都回来一起聚聚,也算是尽了养儿防老的孝道了。
宴席散过后,其中有一人提起:妈妈老了又有病在身,我们几兄弟怎么安排?
几兄弟沉默了一会后,都以“家庭生活压力大,孩子还要读书,这里也花钱那里也花钱,要出去务工”为由推辞着。
一人答:老大都没有说话,我们做小的怎么能做主,要是说得他不高兴还得惹一顿臭骂。
其实他们都知道老大是一个极其不靠谱的人,根本就不会关心这种事,三言两语过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过年时大家齐聚一堂,老少一起吃饭,和和乐乐,过完年后,大家各归各位,各司其职,又剩老人独自生活,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儿防老。
图片源于网络:年后的独自生活3.
作为客人的我,他们完全把我当成小孩,彼此之间的讨论毫不避讳,这也让我看出人心的凄凉,也让我觉得“养儿防老”的可笑可悲。
此时爷爷的那一声哀叹又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
那晚饭后,妈妈说起叔叔年后就会马上走。
爷爷便问到:过完年他就走?
妈妈回答:是的。
爷爷叹了一口气,从他的眼中我看出了他的期待,他期待有人能留下来照顾他,哪怕陪陪他也好。
其实在此之前爸爸妈妈就已经讨论过如何为爷爷养老这一问题,可是碍于叔叔是长子,只能等他先提,可叔叔只会关心他自己的生活,从来就不会管这些事。
图片源于网络:年后的独自生活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兄弟间都有了各自的生活,老人常常被搁置。
我永远记得两年前的那天早上,由于假期已到,我不得不匆匆赶回学校。没想到,那是我陪她的最后一个早上,尽管那时她已不认识我了。
临走前奶奶问爷爷: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爷爷答了句:他们不回来了。
就这样,奶奶停止了呼吸,双眼没有完全闭上。
其实那天他们已经在赶回来的路上了,开始只是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中间彼此也产生了一些误会,导致爷爷也以为他们那天不回来。
直到现在我还不明白爷爷当初为什么会回答:他们不回来了。
我想:如果他当时撒一个善意的谎言,或许结局就不会是这样?不过生活没有如果,人也不可能长命百岁,遗憾的是,奶奶苦了一辈子,却没有过上丁点好的生活。
5.
他们回来的时候只能抱着尸体痛哭。或许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吧!看那些为亲人举行葬礼失声痛哭的人,大抵是因为自己心里对离开的人抱有遗憾吧!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珍惜。
我想:或许这是天意,注定让活着的人为自己的行为抱憾终身。在我离家之前爸爸曾叫过奶奶听电话,我把电话放在她的耳边,可是她只是痛苦地针扎,什么也听不清,谁也记不得。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原来现在所谓的养儿防老就是陪父母过个年,病危时有人照料,也只是病危时。说得简单点,所谓的“养儿防老”就是死后有人办一场葬礼。
现如今,虽然说“养儿防老”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观念岂是那么轻易就能抹去的。这现象,依旧像马路上的垃圾一样存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要想做到人人都不乱扔垃圾,必须是人类思想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结语:每一个时代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若每个人都留意生活,细微观察,发现生活的利与弊并加以完善,是否这些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呢?若不能如此,至少能将人生的憾事减少吧。
(我是一个对乡村生活有着极度敏感的女孩,我喜欢观察乡村里的一切事物,因为我相信,越是平凡的生活就越能反映这个世界利与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