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跟卖的前世今生:种的善因长成了贪念?
跟卖的前世:允许跟卖源自用户体验
要弄懂跟卖的含义,那么一定要读懂亚马逊的平台规则和亚马逊的生意逻辑!
鉴于“跟卖”在卖家心目中“争议性”的存在,本着追根溯源的精神,笔者Google加百度了一下Amazon对于“跟卖”的定义,希望从跟卖的英文源词去理解Amazon的初衷。
在参阅大量的对于跟卖的注释无果后,我们还是回到了Amazon网站上,从跟卖的按钮“have one to sell”和“sell yours”上看,跟卖首先是亚马逊一种特殊的产品刊登方式,而这种刊登方式可以给平台的买卖双方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让亚马逊平台更有价值和吸引力。所以说用户体验,是跟卖这种刊登方式产生的重要原因;MoonSees将简要说明一下亚马逊的用户体验逻辑;
首先,强调一下亚马逊允许跟卖,合规跟卖并非不道德
首先,一定要强调一点,跟卖是亚马逊的政策,也就是说是被允许的;只要你不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只要你不卖假货仿货,当你有跟别人一模一样的产品时,就可以跟卖,并不违反亚马逊平台政策;其次,正常的跟卖,合规地跟卖并不可耻;在亚马逊看来,平台上的所有产品都属于亚马逊,卖家没有权利将其私有化,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购物车易主,listing的编辑权限有时并不属于创建者;
其次,亚马逊允许鼓励合规跟卖,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亚马逊为了营造一个健康良性的竞争体系,希望更多的供应商和制造商,给消费者提供质量最好,价格最优惠的产品。亚马逊鼓励售卖相同产品的卖家共用一条listing,而不是每一个卖家都新建一个一模一样的listing;而跟卖,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产品刊登方式,卖家只需要在填写价格和物流方式便可以完成刊登;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对买家来说低同质化的产品,有助于买家做出简单地购买决策;而不用在众多相似或者相同的产品中无从下手;对卖家来说,一条listing的创建者往往需要编辑大量的产品信息,而其他售卖相同产品的卖家只要所售卖的产品与平台上的某一个产品一模一样(包括产品的品牌、外观、包装、功能、颜色、大小等),那么就可以选择去跟卖这个产品,共享这个产品的流量,不必再去新建一个一模一样的listing;对平台来说,低同质化与多品类意味着更具竞争性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所以亚马逊的前世,一切都为“善因”。
跟卖的今生:种的善因长成了贪念
跨境电商的持续火爆吸引了一大批新卖家进场,跟卖者也分成了三个等级:
第一类卖家,算是小白卖家对于亚马逊平台的初体验,处于摸索阶段;这些卖家基本上不懂得平台规则,有些人莫名其妙地做了跟卖,还有一些人只是看着身边有人做亚马逊一夜暴富,顺藤摸瓜摸到线索----暴富靠跟卖,于是依葫芦画瓢,做起了跟卖;这些的生意逻辑是——不用入仓也能轻而易举获得大量订单,而流量的上升让自己上架的产品轻松售卖。并且关键的一点是,无需自己创建页面,随心所欲,想卖就卖,不想卖就下架。这简直就是一种躺着赚钱的轻松活,不能够不做啊;于是备了一批账号,开始跟卖生涯;
第二类卖家,一般是有电商运营思维的卖家,他们做跟卖多少还考虑战略层面的东西;利用跟卖的特点,获取产品的流量数据,或进行选品开发、或为运营提供数据参考、或为了监控竞争对手;
第三类卖家,也是最臭名昭著的恶意跟卖者,一次性跟卖大量的产品,死缠烂打,出了订单,不发货,利用亚马逊的平台漏洞赚黑心钱;
恶意跟卖者的出现,似乎让跟卖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不少卖家问,亚马逊不是鼓励跟卖吗?怎么又冻结账号又封店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千万别误会!
亚马逊仍然鼓励跟卖,但是侵权、售卖假货或者欺诈,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是不被允许的,大部分被投诉的跟卖者都逃不脱这三个原因;作为亚马逊的运营者,我们该做的,就是理解并且运用好平台的规则,牟取正当的利益,歪门邪道定不会长久,公平竞争,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亚马逊,既是个钱途光明的机会,又处处潜伏着陷阱,账户安全、listing优化、FBA、CPC、跟卖……初入行的卖家,总觉得无所适从,花了很大的心力去做优化,却常常栽在这个那个坑里,虽然说挫折会让人成长,但并不是每一个坑,都需要自己去趟——
MoonSees携手浙派名师Herbert,三天实战课程,带你全方位了解亚马逊的“坑坑洼洼”,专业导师团队,帮你搞定开店、申诉、品牌备案等“麻烦事”,更有一年免费复训,网课随时复习,同学圈信息资源共享——都是致富路,不妨走得“聪明”一点——点击查看聪明赚美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