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得

2017-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林锋Frank
无所得

“有”来自无,归于无即“没有”的状态,

我们在体验‘“有”的同时也体验着“无”

学校家长及社会告诉我们太多的“有”

以至于我们大家都失去了“无”的体验

说无不是佛说的空性,也不是天国。

基于这个真相佛陀告诫众生要放下,

心灵之所以渴望“有”的感觉是想用它

来代替内心那种丢失本我的匮乏感。

故一切有均是试图替代本我的尝试。

“有”由心生,离不开心灵大脑诠释,

有是心灵的果。想用果去冒充因,

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果颠倒。

明显的是人注定不能靠拥有什么

如物质财富而恢复圆满的天国体验。

难怪佛陀说一切“有”都是捕风捉影,

实在无法去填饱人内心的灵性饥饿。

灵性的展示是在其特定的轨道进行。

“有”属于幻的层次因为道没有创造过

正如爱因斯坦言大部分人活在幻觉中

心灵若想有须把自己从无相的灵性-

自由态局限为和想所有之物等同层次

即当人想从任何事物上获得存在感时

已把其当成了眼中有价值的那东西了

若不这样贬低自性便无法拥有那有的

人是可能在人间系统持有一些东西

前提只是要分清持有和占有的区别。

前者你享有使用权,当你使用什么

你本身和所使用之物不在一个层次。

后者是执着,是非我无它的排斥性,

小我皆有此排斥而获得虚假的独立感

祝福最想使用之物早日降临兄弟身上

而非别人有我没有的不公平忧怨心态

每个人都必须证得“无所得”的境界-

才能明白自性和幻象无交集的真相。

其实无所得才是平安幸福的真保障。

无所得的真正含义是你原来无所失。

物质的有形有相之物之念均会消亡

你的自性则一直伴随着你丝毫无损,

人一旦意识见证到“无所失”的境界,

距离见证自性的本具自足就不远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