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多做,无效不做

2018-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魔镜知道答案

      孩子今年上一年级,因为没上学前班,很担心他会不适应,事实上开学后一切都还顺利,我就放下心来。但是,从上个周末开始,孩子写作业不如以前积极了,需要我催促、提醒。这周连续三天都是9点半才写完作业,而以前完成作业的时间是9点以前。不仅如此,感觉孩子的状态也不太好,看起来不太开心,可能是我催促太多的缘故吧。也就是说,我的催促并没有使孩子更快地完成作业,仅仅是让孩子不开心。这就是催促的效果。

        我必须反思自己。写作业为了什么呢?孩子以前在家里喜笑颜开,活蹦乱跳,现在几乎不声不响。这样的状态,就算按时完成了作业又如何呢?我在意的是孩子,不是作业。既然催促没有好的效果,我就不催了。晚9点,孩子刚开始第三项作业,往常这个时候他已经上床入睡了。我告诉自己:不要再催促。于是,我拿起一本书,坐在孩子身边看起来。看书前我告诉孩子:妈妈要看书了,如果你需要妈妈帮忙可以喊妈妈。孩子的第三项作业是背三首儿歌,他背书的时候,中间会不定时发呆一会儿,或者摸摸某个东西,总之是不会一口气把作业完成。当他又停下来的时候,我忍住不提醒他,继续看我的书。最后他背完了,我看看表,发现用的时间和昨天差不多——而昨天我多次提醒他继续背,继续背。事实再次证明:催促是无用的。

      我早就知道,孩子和大人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实践中总是会忽略这一点。六岁的孩子不会和成年人想的一样,这多么正常。但大人们往往急于求成,希望孩子立刻懂得成人们才会懂的道理,希望孩子立刻去做大人们想要他做的事,而且还要完美地做好。本来我担心孩子不适应小学,他适应了;我又担心他做作业养成磨蹭的习惯,担心他字体太难看,孩子也许已经听了太多夹杂着批评的提醒。孩子的成长确实需要指引,但指引不是唠叨,不是批评,不是指责。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爱,适当的爱本身就是最好的指引。作为父母,容易把焦虑当做爱。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面目狰狞绝对不是爱。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中说过: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应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我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反思一下:我对孩子的批评得体吗?我的赞美及时吗?适当的拒绝,必要的鼓励,这些都给孩子了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