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关于读书与写作心情随笔

“爆文”其实并没有那么肤浅

2018-09-04  本文已影响52人  猪拱菌

不得不说,简书里有相当多的写手是为了变现才成写手的,简书里教人写作的文章几乎日日都会更新。

“以己之笔,述己所思,换己应得”本就无可厚非,但是写文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往往是码字数万,读者寥寥无几,更不用说什么点赞,评论。

在此献上一些关于“爆款”文章基本要素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够激励读者的一些启发,不喜勿喷。

一是、读者的共鸣

“爆文”我们会将它与畅销、点击率、销量、排行榜等词语挂钩。一篇文章的火爆,未必是它核心思想的高尚,所谓曲高和寡,《红楼梦》被评为中学生最难阅读的经典读物,书中体现的人情世故,让一个未经世事中学生全部理解,未免过于为难。爆文的思想内涵,一目了然,但是背后折射的确实读者的情感和精神的依托。

许多女生即使过了青春的懵懂与无知,也喜欢沉溺在不切实际的虐恋爱情小说里。这些女生现实里未必是不思进取,依赖人格的娇娇女,但小说里铸造的童话世界,恰恰填补了人们情感的空缺,偶尔让自己逃避在不切实际的小说里,也正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对于快节奏生活的减压方式。

如果我们想要写出获得大批粉丝量的爆文,首先我们需要把评判的标准交给大众读者,而不是一方面叨叨念念悲叹现代文章的功利化,另一方面把自己“束之高阁”,活在自己的世界整理文字。

写作也属于艺术的一种,比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这些艺术形式更为大众熟知的情感思想表达方式,既然是是艺术,出于生活并不可耻。

二是、作者的功底

我承认许多火的鸡汤文真的像无病呻吟的情感宣泄,点击率不等于文章的质量。但并不是所有畅销的书籍都缺乏该有质量,蔡崇达的《皮囊》描绘的温情残酷的小镇人家的哀乐,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讲述的超越地域时间的友情与赎罪,JK罗琳的《哈利波特》构造的浩瀚奇异的魔法之旅(当然哈利的畅销离不开电影的推动)。。。。。。这些曾经占据书店畅销榜的“爆款”书籍,成为了销量和口碑双赢的代表。

大众认可的“爆文”“爆书”,若真的一无是处,火爆程度和对大众智商的侮辱岂不成正比。爆文不仅仅是当下仅限于遣词造句,小情小哀的鸡汤文和功利目的色彩浓重的“指导文”,它可以是世事洞明的感想,它可以是情到深处的救赎,它可以是绚烂多彩的想象

曾经的我也叹惜到为何市场逼着人们功利写文,真正格局远大的文章却不能入人眼。但是现在转来想到,是时代创造的文学,并不是文学创造了时代,但是追求文字的运用技艺和创造却没有停止。

我们不能要求生活富裕的孩子去构化饥饿,但是不代表孩子写文章就不需要锤击和推敲。李清照的前半生也是些深闺卷文,但是后人对其才女的文采的赞扬。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爆文,真正的爆文同样需要作者阅卷万数的基数,孜孜不倦的练习若是把“爆文”的定义扩充开来,其实它就不再是贬义词。

三是、时代的切合

我相信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而现代文章的火爆,往往离不开团队的营销,火爆的背后是资源的优势。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我想说的是,尽管我们现在对于市面上泛滥的成功学作品,嗤之以鼻。但是那些书籍文章确实抓住了人们急功近利、寻求捷径的心理。关于写作,收费的培训课比比皆是,尽管我没上过任何关于写作的培训课,不好评价它的功过,但是我并不会去排斥它,写作有的时候是一门技能,技能衍生出的技巧,就是人们追求的精华,如果培训课真能传授些爆文的技巧,能够迎合大众的口味,参考借鉴也是可取。

“爆文”的“爆”字取决于大众,而不是自己。一部爆红的电影,一本经典的读物,一件热点的实事,众人会趋之若鹜去写影评去写感想,若想脱颖而出,没有背后的推动,仅凭自己的才华博得眼球,着实不易,在此我提不出任何有效的建议,只希望那些,埋头苦干的简友,学会营销自己,变现成功。

写这篇文章,完全是最近被对纯文学没落的呻吟的文章扰烦了,特此献上自己一些小小看法。

作为一个90后,小时候被路遥、夏洛蒂勃朗特、曹文轩这些作家启蒙,十几岁开始接触韩寒、郭敬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也会有一代人的选择,若是把爆文放在时代的浪涛下去审核,其实很多也是时代赋予它的色彩。

最后,就一句话吧,思考是永远不停止的,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