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记一(12)

2020-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唤尘

XD-115,人的日常判断必定有一个情感尺度,违反它势必让人很难受。(情感伦理学)(情绪的本质

XD-116,一个人生下来,除了生存之外没有任何规则后天的规则让他更好活着,却也定好了标准,这会影响到人的潜意识。(文化的本质-人生哲学

XD-118,道德规则跟人性相悖时,很容易被突破。(可道德不就是对人节制的吗,但是想必有一些离人更近,如五伦,而有一些虚无缥缈,如爱国)(感受伦理学)(伦理科学-道德科学

XD-121,hespers没说牺牲个人只是去考虑公共幸福,将指导某一行为的道德规则追溯问社会的影响。(伦理学)

XD —人的安全感决定着人的实现感,而这也是存在感的基础,只有人不安全,人追求解决安全,追求情绪的满足,才会有动力证明自我。而不安全感本身虽然源于情绪类神经递质的缺乏,但依旧由价值认知所控制,深深的跟人主观中的自我认知紧密相连。(心理学-心理大脑神经机制-情绪的本质-人生哲学)

XD-122,我们每个人的道德都有义务论的成分,让我们无条件遵守,当我们说某人行为做错了,即使任何理性不行分析😔我们还是认为他错了。霍提供了理性标准,但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一定有影响,即使微乎其微到只是呼吸排放了二氧化碳,影响一定有好有坏,即便不可测量。(可以说义务论更加侧重道德遵守,而功利主义更加侧重在于个人决策,指导一个人的行动,这些行动可能跟伦理有关,也可能没有关系,跟伦理有关系,也不见得就跟义务论冲突,只是说功利主义是理性作出决定,而义务论是无条件遵守,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理性也有无条件的行为)(伦理学-人生哲学

XD-123,坏人可能并灭有想杀死对方,但在那种情况下,怀疑对方会杀死彼此的想法会迫使一方无力再施加迫害,人的身体达到一种破坏程度便难在恢复,更可能死亡,尤其是情绪失控。(我可以在未来三千年假设发明机器,最终大脑的情绪分泌和测试人的内心念头,到那时可以区别说是不是蓄意杀人)(心理

XD-123,救人涉及存在,将自己的命印刻到某人生命中,在这种紧急情况中,我们无法理性思考,便会去做。即便理性思考,面对一个立刻能证明自身存在,跟一个将来也有机会证明自身存在的选择无疑会选择前者。很少有这么绝对的情况,而我们的判断也很少那么精确无误。(这里无论如何决定,最关键的是让自己不要后悔,无论做还是不做,但这就假设了人要明白自己的行为的意义,知道自己人生到底是什么情况。可并不见得所有人都可以认识清自我,都会在决定之后无怨无悔,可如果是无条件的义务论,那么他们就不会后悔,这样解答问题一劳永逸,可很明显过于糊涂)(伦理学-救人-人生哲学

XD-129,那我的想法是不是意义主义或者历史意义主义

XD-137,所有的道德伦理学都应该是契约论,它都是让人无条件去接受。

XD-137,正当:要怎么做;善:做什么。

XD-145,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付出与索取,索取不一定是金钱,更可能是生命的价值,但这不也是交易?可如果不是数字而是精神,付出和索取便根本不会遵循道德平等原则,如果连理性也没有,便看的是情绪,这种条件人生存的东西。内在轮会让人生在出生之后便无条件背上太多的信仰,这完全依教育而定,受统治者摆布。

XD-182,人从出生一定跟动物一样,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自己,在后天被教育中学会了与人分享,但依旧为的是自己,所以理性必然体现在跟自己的眼前利益跟长远利益和潜在利益做斗争。这个过程,直觉由最初只为了自己,到慢慢地也无条件为了别人,但终归是为了自己。(人生哲学-人的本质

XD-182,任何事深藏着自己的情绪。直觉还是预定了规则。(一定要打消直觉的神秘性,将它还原为大脑随机思考的结果)(直觉的本质

XD-202,生命契约论,活着才是第一本性,其次才是追求价值。

XD-203,默认了文化以及办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则,规则,文化成为了人生活着的契约。当文化渗透着标准时,我们是不会不统一的。

XD-209,理性、情绪都是工具。

XD-225,人并不总是这么理性,他完全可能会赌一赌这是人性中的风险与生存的体现,基因不允许我们做如此假设,基于神经自我调节,冒险选择。

XD-225,人处于不同地位,不同背景,对风险把控不同,进入无知之幕,对风险的把控也不会相同。

XD-279,人为什么要有气质和品格?

XD-279,行为是影响他人,自己是影响自身,前者是有条件的功利主义,后者是无条件的义务论。看行为看自身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义务论-功利主义-伦理学

XD-280,原则只是承认了人性有善恶,为了生存而提炼出来。德性只是一种好行为做法,没有提炼,没有考虑实际,只是淡村依托到人性的善。德性更多只是一种不加思考的品德宣传。(调和功利主义和义务论,可以看见人就是要规则,即便是康德也得到上帝之中才能为义务论找到借口)

XD--,小孩总是在一定环境人群、文化中出生,父母一定会先宣传一些美德,为了她能更多成长,成为合格的人,但道德本质上并不是无条件的形象,对他的归纳总结就是伦理学的理由,义务论,功利主义都是如此,但这样的理性😁只是让有理性的成年人去做出更加合理的判断。(对于人无条件遵守一些跟自己相关的理念可以用小孩子大脑中的下意识反应、观念的先入为主、无意识观念灌输之后的条件反射自动寻路解答来理解)(道德的本质-伦理学

像这样的人去判断一定不会是那种脱离现实的理想化人格形象,一定有人生政治其他思想的影响。可有些人被印刻在理想化人格所深深地影响到情绪,便会去直接服务于人,而不是通过社会创造有利于其他人存在的价值。(可以从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到人潜意识的自动价值观寻路反应来看,所有的观念都是偏见,都是带着一定的特色,从这一点来说自由的获得从一开始就带着不自由的观念,如果人彻底自由,那也就是不自由。所以去衡量一个意识形态对人价值观的影响,不是说要体现在它对人的控制程度,一定程度上人都是由一些价值观所控制,而有些国家这样的价值观一直在民间流传,而在一些国家通过教会控制的教育在流传,而在一些国家中由政权所控制,所以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它们所控制的价值观对于人的本质来说到底是处于多大的偏见的地位,从这个程度来看,自由民主这样的价值观念本身也是在人的哲学之基础上进行落实,从而如果社会或者其他的权力机构阻碍着人的自我实现,那它就是偏见,否则人有的就是正见。正见根据的是对人实现的大小,而不是什么媒体的控制程度。当然当媒体打着对人实现的旗号来控制媒体的时候本身也是偏见,这是披着正见人皮的偏见)(人的本质-观念的本质-政治哲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