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思维导图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
9月末做了次思维导图的线上分享,主题是“如何用思维导图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现在回看,讲的内容还蛮初级的,但毕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步骤啦,总有存在的意义。
今天得空,把那晚的分享内容重新编辑了下,当做是思维导图学习的阶段性梳理。日后再来回顾,也晓得自己的学习轨迹,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
思维导图的入门学习笔记,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讲,内容有些多~
↑分享提纲Part 1
关注工具背后——思维导图是什么?
第一部分,先来简单讲讲思维导图的概念。
顾名思义,思维导图就是把大脑里的思维进行图像化/视觉化的过程,是大脑思维的模拟呈现。说的再简单点,就是把一个主题信息从总到分的梳理过程。
理解起来蛮简单的,就不展开多说。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工具背后的东西。因为任何工具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在。在使用之前,最好先研究下它背后的思维理念。
当我们了解并相信了这些背后的东西,用起工具来,才能更得心应手。这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器,则必先晓其理念。光会画还不行,你得知道为什么要这么画。
↑思维导图背后有两个挺不错的理念支撑:发散性思维和全脑思维从上图可以清晰看到,神经元细胞处理信息的方式,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向四周爆炸似的发散,思维导图为什么也要画成放射状的,就是因为这个,它模拟了大脑的、自然的运行方式。
另一个是全脑思维,即左右脑协同运行。人的大脑左右半球的主要智力功能是有区别的:左脑注重顺序、词汇、数字、线性感、逻辑和分析;右脑注重的则是想象、白日梦、色彩、节奏、维度和空间感等。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师级的思维导图基本都用到了视觉化,有图像,有色彩、图标……为什么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要包含这么多元素?因为它相信全脑思维的好处。
你用到的思维技巧越多,你的大脑,你的联想力、想象力、记忆力就会越好。而这些就是你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体现。
讲完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理念设计,接下来就趁热打铁,讲讲思维导图怎么画。
Part 2
手绘v.s.软件——思维导图怎么画?
先拿手绘思维导图来做示范。首先要准备好工具,一张A4大小的白纸,一些彩色笔,就够了。
绘制步骤也简单。就是一个主题,通过线条去延伸节点/分支,一级,二级,以此类推。绘制的重要元素主要有两个,关键词和图像。
首先第一步,画主题。
画一幅中心图像,将所要思考的主题视觉化。
譬如我要做自我介绍,中心图像的主题就是“我”,于是我就画了个穿青色衣裙的古风女子,代表一种理想状态的我,寓意为人青润如玉。
↑中心图第二步,画一级分支,也就是主分支。
主分支,其实就是你所要讨论主题的方向,分类,它在意的是思考的广度,也就是水平性的。
比如我的介绍,在画主分支的时候,就可以从个人简介、工作经历、个人爱好等方面来发散阐释。
画主分支第三步,画二级分支。
二级分支是沿着主分支进行的发散,这里注重的是思考的深度,也就是垂直思考,比如【个人简介】这个主分支下,就能想到姓名、性别、性格、联系方式……等关键词。
以此类推,可以接着发散思考,去画更多的分支和内容。第三步结束后,其实一幅思维导图基本就算完成了。
↑画二级分支第四步是画一幅完整思维导图的其他必备元素。
虽说是第四步,但其实,这些元素并非要等到最后一步才做的,而是融入到前三个步骤中同时进行。
1)曲线。
线条最好用曲线,不要用直线的原因是,你看自然万物,拥有完全直线的是很少的,基本呈现方式都是曲线,曲线的线条也比较有美感,利于引导大脑发散。
2)色彩的使用
记住一句话就好,总之就是要五颜六色!用色请大于3种颜色。
3)图像
加入可视化元素。图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脑对于图片的接收和反应速度是快于文字的,所以大家才会说“一图值千字”,可见可视化表达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也利于刺激想象和大脑记忆。
4)关键词的原则
尽量使用词语而非句子,做到1个分支1个关键词。关键词的发散性优于句子的,随意组合包含的含义要比一个句子丰富得多。
↑↑一个略微画残了的成品接下来讲讲手绘和软件的选择。在这里,我用陈列式笔记,简单列出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可以看到,手绘和软件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工具手法这里顺便推荐几款软件应用,是我这一个多月尝试用以来,觉得还不错的。
如果电脑是windows系统,可以用Xmind,个人觉得,如果要求不是太高的话,免费版已经够用。
如果是苹果的,可以用mindnode,颜值控的人应该比较喜欢这种,界面设计很好看。生日那天恰好赶上mindnode限免,也是好运气哈哈~
↑一些思维导图应用最后,在怎么画的这个部分,还想多说点题外话。
关于手绘和软件之争,与其说大家争论的是哪种工具更好,不如说大家讨论的焦点更在于,你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为的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是在意图像、颜色等视觉性和美观?
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手绘和软件,或者说思维导图,你是要画全图版的,全文字版的,还是要图文并茂版的?其实都可以,你随意,你开心就好——毕竟,“你的导图你做主”。
我的选择参考是:个人习惯+目标/需求+所用场景。
比如,我要用思维导图理顺我今天的工作计划,或者一个项目管理的策划,那首选是软件+纯文字版,因为这个时候,我的需求是省时、方便修改,别人看得懂。
如果是我晚上闲下来读书、做笔记的时候,我首选是手绘,而且很在意图文并茂。一个是刺激大脑,让记忆更深刻。再一个,手绘也是梳理、形成自己的理解框架的过程。
总结来说,画一幅图之前,或者选择一个工具之前,要明白两件事情。
一是这套工具的设计理念,以及它的优势劣势。工具都有优劣势,不必刻意夸大其效用,也不必贬低,只管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然后为己所用。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需求是什么,为什么要画,想要什么效果?
而且当你真的掌握这套思维方法之后,就不会太在意形式这个东西了,不用天天再想着“我要怎么画比较好”这种事情,只要去画就好了。
但是,在规则之中求变,跟不懂规则的随意去变动,我觉得还是不太一样的,两者相较,宁取前者。
Part 3
用场景说话——思维导图怎么用?
这个是思维导图的用途分类,左边是按类型的分法,右边是按场景的分法。我呢,则主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实务经验,从工作、学习和生活三个面向来谈。
看,这又是第三种分法了。
前两部分讲了思维导图是什么、怎么画;第三部分呢,主要来聊聊思维导图怎么用。
其实聊完用法,思维导图的学习到这就够用啦,基本满足日常需求。但如果你像我一样,不甘于此,那还可以再继续修炼,学习逻辑和视觉。毕竟,前方才是高能。
↑一张图清晰思维导图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工作上,可以用于工作日志和项目管理
因为涉及工作内容,有点私密,一些图不方便放出来分享。感兴趣的可自行去搜些模板,了解如何用思维导图做些项目计划跟管理。
接下来我着重说下工作日志的事情,这个创意源自辣妈张小桃的分享,看到的时候觉得挺好,就学习着用,在后续的实践中结合自己的情况做了些许改良。所以强调下,这不是我的原创哈。
清晨上班,打开电脑第一件事是用xmind做今天的工作计划。列完清单后,会给待办事项们排序,确立优先级。
排序会依据“要事第一”,以及“最重要的三件事”两个原则进行。
↑工作上的应用等到下班前,重新打开xmind,对今天的工作内容和完成进度做下梳理,有整理出资料的内容,顺便进行资料存档。
对于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则会重新安排上日程,并提醒待解决。
原则就是时间管理中的日事日清,记录之余,关键是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这里再插一点题外话,一般我的个人经验管理,主要借用3个工具:思维导图+晨间日记+云笔记。
思维导图用来梳理、提炼,强调关键词记录,所以容易俯瞰全局和细节,查漏补缺。
晨间日记则是做长内容的输出,强调反思和经验总结。这和思维导图的工作日志是互补的,我总觉得,老用词组进行输出,会影响个人的写作能力,所以会提醒自己多去写些完整的长句子,来锻炼写作。
每日的经验记录与总结,则会不定期同步到云笔记,贴上标签,方便存档和检索。
所以在这里可以能看到,对于个人的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而言,思维导图还算一个不错的工具。
除了工作,我还会在生活和学习中用到思维导图
比如做读书笔记,听课笔记,分享提纲,旅行清单,购物清单等等。
现在还在练习手作嘛,就做了个“一图读懂”系列的手作教程思维导图的尝试,也蛮有意思的。
在本节末尾,顺便聊聊绘制的那些思维导图的存档。
如果是软件制图,我会1)在电脑里建一个专门文件夹,保存在本地;2)利用软件的同步功能,保存到手机相册和印象笔记。
如果是手绘,我会1)用一个专门的文件夹来收存;2)用“扫描全能王”扫描备份到手机相册、电脑文件夹和印象笔记3个地方。
这样不怕丢,要找也容易。
Part 4
扫雷给你看——几个使用误区浅谈
在这里列举几个可能出现的误区,并附上我的理解。
Q1:思维导图在什么地方都能用吗?这个工具是万能的吗?
我认为不是的。思维导图不能包治百病,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梳理。术业有专攻嘛。
有些职场人士会很鄙夷一些人用思维导图做购物清单什么的,觉得这是在小题大做,浪费时间。但我不能苟同这种说法。
因为我觉得日常生活中也不乏复杂信息和管理,比如全职太太、在职妈妈,去超市一次购物就是一周的量,购物前用思维导图梳理下待购清单,查漏补缺,避免非理性消费,这难道不是在提高生活效率吗?毕竟寻常人的琐碎日常也有它的价值存在。
Q2:思维导图不就是把线性笔记换个方式吗?
思维导图并不是把线性笔记换个样子表达,不是语言游戏那么简单。那怎么才能避免把思维导图沦为语言游戏呢?我在第5部分会讲到“层次化”,基本分类概念,是用好思维导图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Q3:思维导图就是画画吗?
Q4:不会画画还能用思维导图吗?
第5部分我会提到“视觉化”的价值。
但两者的关系,简单来说,思维导图不是画画,不是让我们做一个绘画家,艺术家。事实上,不会画画也照样能把思维导图用的很好。
关键是在画一幅图,或者选择一个工具之前,你要明白自己的目是什么,需求是什么。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再判断你要画的那幅思维导图,是全文字的比较好,还是全图,或者图文并茂的更合适?
总之,工具不是拿来秀的,根本上是要用的,是得能帮助到我们,为自己所用。只要用的有价值,形式是怎样的,并不重要。
总之不要本末倒置。
Part 5
前方才是高能——思维导图的进阶之路
终于来到最后一part啦。前面讲了那么多,如果是单纯画幅思维导图,其实都很容易上手了。
那为什么有的人因而成了思维导图大咖,常常感慨导图如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有的则只停留在勉强会用的阶段,似乎并不见多大成效呢?
我觉得问题恰恰出在两个地方——逻辑与视觉。这也是我在晓得思维导图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怎么画以及怎么用之后,开始探索的几个点。
在这篇文里,我们就来聊聊这两块内容:
视觉——让你的右脑灵活动起来
逻辑——思维导图重在思维而非图
1.视觉化
俗语有云,一图值千字。
大脑注意的中心永远是意象,思考的主要形式是图片和联想。
↑为什么要画画?“因为图片使用到了大量的大脑技能,如色彩、外形、线条、质地、维度、视觉节奏等,图像会引发广泛的联想,加强了创造性的思维与记忆。”
对于经常从事创造性思维和工作的人,学习可视化是一种很不错的大脑思维锻炼。
其次,人人都能学会画画,只是需要练习。
这里推荐一本书,叫《五天学会绘画》,作者是贝蒂爱德华。
↑五天学会绘画这本书让我终于完全信服了学习画画的必要性——在于学会右脑思维,除了想象力的激发,还有就是培养观察能力。
你为了画好一样东西,就必须很认真的去观察眼前这个事物的每一个细节。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难道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创造思维的训练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很坚持,如果时间充裕,尽量练习用手绘的形式来画思维导图。
↑一份思维导图听课笔记2.层次化
观察一幅思维导图,会发现主分支的线条会比其他线条粗很多。这是因为思维导图使用了“层次化”。也就是博赞所说的“基本分类概念”。
因为绘制思维导图就是把重要元素逐渐分解成细小元素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里,如果有意识地体现层次感和分类,思维导图就能清晰地呈现出整体结构和层次来。
这个概念不太容易短时间内讲清楚,我也有点犯难不知该怎么讲。
所以,建议对思维导图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记得去看看参考书的相关章节,并且强化练习。
画着画着你就懂得“层次化”是啥了,而“层次化”,正是把思维导图和线性笔记区别开来的关键一步。
↑一份思维导图听课笔记我来分享下我是怎么来完成“层次化”的。一般来说,我的手绘思维导图会分成两个步骤。
1.随心所欲地画
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不要去管它对不对,用不用得上,是不是跑题了。
不要去判断和阻止,一定要让每个想法都自然而轻松地呈现出来。
2.就是分门别类
将第一步所画的小型(不完整的)思维导图,用你的思维去梳理,给这些想法,排序,分类,找关联。层次化后,画一幅完整思维导图。
是不是挺有趣的?
这也是我觉得思维导图胜过线性笔记的魅力所在。它是无限延伸的、相互关联的、你甚至可以无限地联想发散下去。并且知道你的发散路径、内在逻辑是怎样的,这就让你拥有了无穷的可能性。
还有一点要注意。
因为思维导图是对大脑内部思维过程进行图像化的外部呈现,是发散性思维的模拟和强化。
所以,如果你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觉得这幅图画的乱七八糟,千万不要因此而怀疑。也许不是你没画好,只是当时大脑的思维就是这样乱糟糟的。
↑像我之前整理背带包的做法,做的初稿也是蛮凌乱的,步骤细节太多,起初不一定记得住,都是在画的过程里时不时回忆起来一点,就随手加个分支或连线进去。就像你有时候去听别人的讲座,记得笔记也很混乱,这也许不是你笔记能力的问题,而是演讲者本人思绪就是混乱的,思维导图只是诚实地把思维本身的过程记录下来而已。
那么,当一份思维导图的层次化出现问题,不够清晰,逻辑混乱的话,这时候你就要留意,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或去掌握更多的思维模式(思维框架)了。
有人会问,不是说思维导图可以训练思维的吗?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误区。
工具本身并不能直接帮助到你去训练思维,能训练思维的只有思维本身的训练。
因而提升自己思维的结构力、逻辑性,强化思维训练并掌握更多的思维模式,总归是有好处的,这才是事半功倍的关键。
以上。我的思维导图入门学习经验总结,到这里就完成更新啦。是结束,也是另一段学习旅程的开始。
↑另一段学习旅程的开始,因为蛮多东西还在探索区甚至未知区,所以会在涉猎的时候,一边学习一边调整路径。初稿写于2016.9.28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