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师都应永葆童心
2021-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甘肃武都陈武红
阅读了教育家的“青春性”,浑身充满了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书中教育家的传播,于漪老师就是具有青春性的教育家,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创新,对学生平等的爱,都展现了她的理想抱负、思想性和创造性。
青春易逝,时光易老。年轻的老师都会变成老教师,不被孩子们喜欢和接受。如何才能不会因为年龄而失去孩子们的喜爱了?教师就应该永葆青春性,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要求,为自己的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风格,让自己的教学生命永远青春有活力。西谚所言:“世有三岁之翁,亦有百岁之童”。教师就应该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儿童的视角看学生,用儿童的立场了解学生,用儿童的天真拥抱教育事业。拥有了一颗童心,才会让我们对教学永远充满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
陈鹤琴先生的《教师歌》诠释了他眼中的儿童观,教师首先要变成一个小孩,才能教导自己的孩子。的确,教师眼中没有孩子,就不会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师心中没有孩子,就不会由衷热爱孩子,何谈教育?《做立德树人中国好教师》一书就指出:“从本质上讲,教育家是儿童家,是儿童研究的最优秀、最杰出的人。对儿童的热爱、认识和发现,应当是教育家最具本指性的属性和根本任务,也应当是教育家发展的动力与成长的最高境界。”对教育家如此,对教师而言更如此,教师如果连好教师都成不了,怎么可能成为教育家了!
教育需要不断地实现新的超越,如果教师失去了对教育的热爱和初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只有教师保持一颗童心,才能永葆活力,拥抱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