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事件:所有的捐赠都是一种对善心的自我消费
最近罗尔在网络上为罗一笑小朋友的募捐行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被迅速刷屏,而后剧情又迅速反转。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经历了在朋友圈围观、感动而后又在更多真相暴露后或愤怒,或理解,或继续关注罗一笑小朋友病情的进展。
很多评论说这是“对社会信任的透支”,还有人说这是”带血的营销”。按照目前权威媒体、深圳儿童医院等多方公布的信息看,罗尔这次是玩砸了。从现在可以获知的信息,我们可以简单的对此事做一个简单的复盘:文化人(写字人)罗尔的孩子罗一笑小朋友得了急性白血病,正在深圳儿童医院进行救治,小朋友看病需要较多的费用(事实上到现在自负的部分仅产生了3万元,但预期需要很多费用),罗尔本人并不是非常愿意公开募捐(应该是基于自己的经济状况尚未到募捐的地步),但朋友们希望能帮助他,罗尔于是和朋友一起策划了一场既能够为罗一笑募捐,又能宣传朋友的公司的“营销活动”。罗尔的文采立即感动了整个微信平台的朋友圈,文章成为10万+的爆款文,打赏额度被爆表……罗尔把事情玩大了,进而在网络的迅速传播和真相探索下,夸大的事实被公之于众,终于把事情玩砸了。相信事情发展到现在,除了募集到的200万善款之外,罗尔的信用受到了广泛质疑,参与策划的“小铜人”公司的声誉也受到了影响,得不偿失。还好,事件的发展应该没有影响到罗一笑的治疗,广大善良的网友还在为罗一笑的康复祈祷祝福。
央广的评论认为此次事件这也是一场测试,社会的善意得到了满分,政府的及时响应得到了及格分,而事件本身的策划者,则是明显的不及格。
对于这件事,我更愿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即网友们为什么要转发、捐款,以及在其中得到了什么?无论从乞讨还是募捐,我认为事主本身都是付出了努力的,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设计,将需要的帮助通过生动的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从而得到社会和个人的同情,引发最终的捐款动作。我要说的是,这一系列的动作,和产品的生产、流通、营销到最终的消费,并无二至。我从来不反感在地铁口或者街边乞讨者的“表演”,我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努力或者叫“售卖的无形商品”,当然,“虚假宣传”除外。而我们的募捐,就是对这种“表演”的买单,我们得到的是自己善心的安放空间,以及对自己善良的认可。我反对以虚假信息感动别人的行为,但我认可为自己的善心买单的做法。所以,我的结论是:所有的捐赠都是对自我善心的一种消费。
虽然把善款、募捐以及捐赠这一系列充满了高尚以为的词语与商业社会中的生产、流通、营销和消费联系起来,似乎有大不敬的意味,但是我想,在完全的商品社会的今天,用这样的比拟方法,似乎更能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和做出的行为。
把捐赠当做一种消费,就能理清我们的是非对错。比如,在这场近乎闹剧的事件中,罗尔和那家公司,就是用存在瑕疵的“产品”,误导社会的爱心人士进行了消费。
谁是谁非,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