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你的野心被无能打得鼻青脸肿
某天夜里被手机震动醒,是最近准备考雅思的小姐姐,让我跟进计划、全程监督、打败拖延,却因考试临近,而极为焦虑。她的朋友们劝说,要先心理疏导,再开始看书。这一下子把我弄火了,也可能因为半夜吵醒的原因,差点儿以为谁喝醉了找我。
很多个时候,临近考试,我们心态崩了,手发抖,哭了,胆怯了,最大的原因是,我们发现了自己的无能。
你的野心被你的无能打得鼻青脸肿
不知道身边硕士、博士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特别是那些在海外留学的学生,论文写不出来的时候,作业赶不出来的时候,想家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坐在电脑前:
怎么办?怎么办!
写!!!这就是办法,边哭着边写,边哭着说我要回家边写,边哭着说我不干了边写,擤把鼻涕再接着写。(这是我)
我们不敢承认是因为我没有读好材料,我们不敢承认是因为我的英语不好,我们不敢承认是因为前一天多刷了一个小时手机,赶不上deadline,那就写!手抖也写,哭了也写,写不出来就先写上名字、题目等等......
我跟小姐姐说,要么去睡觉要么去背单词(那时已经清晨四点半)。她说,手抖也看(单词)么?我说,看,边抖手边看。
哪有那么多矫情,都是给自己无能找的借口。
我做自己的硕士、博士论文研究大概用了七年的时间,在前四年的时间里,每一次要去考察我的村子,我都非常痛苦,内心十万个不想去。每一次妈妈都问我,甚至都怀疑怎么没人和我一起去,怎么没有老师,没有同学?
我有个破旧的35L登山包,挂着一件马德里的旅行小飞机。每次出门前装上电脑、相机、衣服、纸笔等,收拾妥当,穿好衣服,在宿舍里莫名就哭了。非常难过地哭,内心那个小人一直说,我不想去,我不要去,我不想去找资料,我不想去跟当地人聊天。哭完了,背起包,一个人去搜集材料。
不是因为那时候没能喜欢上那个地方,而是因为每次出门前对未知世界充满恐惧。不知道能否找到材料,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人,不知道讲什么话别人才满意。(犯过的错是有个地方档案馆,关系没有搞好,至今都未能成功进去)
小姐姐晚上给我发来的焦虑是她还有一个多周就要考雅思,未知的是否能够考够分数。
纵使对未知的前路,有着万般不情愿,理智告诉我们不得不去,不得不走,那就去。哭过,矫情过,像条铁铮铮汉子一样走去。
我曾与某位世界顶尖高智商学霸有过短暂的恋爱,虽然那段关系使我遍体鳞伤,但不影响其中有些闪光点。之后打开的新世界,让我又认识一波学霸大牛们,重新更新朋友圈的广度与深度。与高手过招其乐无穷。
这些高手每天的工作/学习时间能有15个小时之多,甚至为每天只工作了12个小时而有点儿懊恼。他们能多线条工作,能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奔波而将事情完美办完,他们会像孕育生命一样对待自己的事业,他们有人会拿背单词当作休息,写代码是娱乐(有时候觉得真是一群变态的高手......)
而我以前都没有仔细挖掘,身边高度自律,无比克制的人,随处都有
关键是,无论工作多久,心态不会崩!我是那种前一天工作用力,第二天可能会歇菜的,需要补血。但是高手们不会,不断奔跑,高度自律,是他们的习惯,是他们毛孔里呼吸的信号,是他们活着的氧气。
优秀,是一种习惯。
那天跟王小姐吃了顿西班牙餐,走在有点儿雾霾的长安街,我俩说起所谓成功人士大概至少具备的几个品质:
(1) 对目标念念不忘
(2) 为目标全力以赴
(3) 设置高目标,达到超过本身能力的高度
对目标的念念不忘,是执行力,是行动力,是即便时机不成熟,都不会忘记目的地在哪里,即使绕过山路十八弯,都会想着、走向要去的地方。
为目标全力以赴,念念不忘的结果是,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实现目标而做。我常跟那些准备申请留学出国来辅导的同学说,现在开始的每件事都是为了实现出国的目标,实习也好,考试也罢,发表论文等都是为了申请,对申请有帮助就去做,为了申请可以专门去做。浪费时间的事情,影响目标实现的事情,都需要仔细衡量,能不做就不做。
设置高目标。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有50级,努努力可以实现80级的目标,当目标设置在200的时候,最后的结果可能会超乎想象地到达100级或更高。拼尽全力的结果,不会令人失望的。
我给所有托福单词计划制定的表格上,都是超过学生目标的分数,目标要80的,制定计划是89。目标要90的,制定计划是99或100。没有到达目的地之前,敢想,会让自己坚定许多。
不要让你的野心被无能打得鼻青脸肿早晨起床后在想,其实很庆幸小姐姐现在还有焦虑。我曾跟两个工作了很久的朋友吃饭,餐桌上,俩人玩着手机,抱怨着工作的“没劲”、“无聊”。那顿饭吃得我感受不到生命的气息,仿佛我也“死”掉了一样。后来,就决定再也不去跟这样的朋友一起吃饭了。
每年年初做计划的人,好多人春天就放弃了。“八小时之外”打卡坚持一项超越自己的小习惯,每天也只有十几个人还活跃在打卡的一线。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