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防止说话不过脑子(思考的运用之对话)
文/樊荣强
2.4 对话
常常有学生跟我交流,自己检讨说,跟别人交往时经常“说话不过脑子”。这话的意思有二:情商不高,不善于思考。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或者在某些学习讨论、座谈会议、商务谈判等活动中,我们一定要与别人进行对话交流,这时的话语,只有少部分在事前有所准备,而绝不大部是不可能事前准备好的。
但是,在这些对话情境里面,我们说话时,必须伴随有效的思考,具备很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否则,要么得罪人,要么失去机会,要么不能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想要达成理想的效果,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对话,做好充足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个准备除了材料、道具、形象等方面之外,还有内容上的准备,这些都不能离开思考——提出疑问,求得答案。
我们不妨假想,你要去参加一次工作面试。围绕着准备,你起码要提出这些疑问:我要带上哪些证明材料呢?我如果有一个研究成果,该如何演示呢?我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呢?我要注意哪些礼仪呢?希望加入的公司哪些东西吸引我呢?这间公司在市场上有哪些优势与劣势呢?我希望从事什么工作呢?我期望的待遇是多高呢?我为什么能够胜任所求的职位呢?面试官是什么人呢?面试官可能提出些什么问题呢?如果面试官故意刁难我怎么应对呢?诸如此类的疑问,自己先提出一大堆,然后自己给出合适的答案,不能给出合适答案的,就求助于有经验的人。
与面试官面对面的对话过程之中,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准备好的东西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对方提出的疑问,有策略地回答。我们看看下面这段对话:
问:你目前在哪里上大学?
答:我在复旦大学学习,(心想:我不能简单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还应当多给一些信息)现在大四了,读的是新闻传媒专业,明年六月就毕业。(为什么我要多回答一点内容?为了防止面试官认为我只会戳一下动一下。为什么又不能说得太多呢?为了防止给人啰嗦的印象)
问:你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能够应对工作的需要吗?
答:(这是一个不能绝对化的问题,必须从两面展开)这个问题得分两面来说:一方面,我在学校所学的东西,我自己认为理论基础还是很扎实,能够部分应对工作的需要(为什么要这样说?既不否定读大学的必要性,也适当地表明自己的成绩不错);另一方面,工作中的问题,学校教的并没有全部都有现成的答案,我自己的实践经验不足,还必须跟前辈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为什么这样说?既讲明理论与实际存在距离的道理,又承认自己经验不足,而且有虚心学习的态度)。
问:你愿意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吗?
答:愿意!(内心:不能仅仅两个字表态,还是自己主动说出为什么?)我认为年轻人不能怕吃苦,不能贪图享受。而且,自己的工作经验严重不足,即使我相信自己未来会成为我们公司卓越的高级员工,但没有基层经验的人,不是一步一步奋斗上去的人,并不一定真正优秀。
上面的面试对话,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对话。为什么?第一,求职者正面、直接、积极地回答了面试官的问题,没有答非所问,跑题偏题;第二,主动地回应了面试官没有问出来,但其内心关心的问题;第三,回答的时候,既展现了自己的学力,也展现了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和积极向上、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