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第十一章:先进篇〈11.23〉

2023-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衣者郭郭

读《论语》第十一章:先进篇〈11.23〉

衣者郭郭

【原文】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rǔ)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注释】

①求也退:冉有性懦弱,遇事退缩不前。

②由也兼人:子路好勇过人。

【翻译】

①孔子被匡城的群众所围困,颜渊后来才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遇害了呢?”颜渊说:“老师活着,回怎么敢死呢?”傅佩荣《人能弘道》

②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后来赶来。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先死呢?”(百度)

【解读】

患难见真情

这是一则有趣的故事,孔子被困在匡地,处境艰难。过了很久,颜回才赶过来,孔子对颜回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显然有点儿责怪,也有担心。颜回对老师说:“老师你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这几句简单的话,把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担心,以及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忠诚表达的淋漓尽致。师徒二人,这种生死与共的感情,让人动容。

在每个人漫长的一生中,总要面对很多事情时,我们需要他人的理解、关心和认同,更需要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当然,朋友也分好多种,如普通朋友、患难之交等,其中患难之交是非常难得的。很多时候,能和我们一起笑的人不一定是朋友,但是陪我们一起哭的人一定是朋友。我们说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的朋友,并不是说那些陪你经历过大风大浪,和你一起承受过艰难困苦的人才算得上你的患难之交。在你落魄的时候向你伸出援手,在你失意的时候安静地聆听你的倾诉,在你得意的时候由衷地为你高兴,这也是患难之交。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不会因利益关系而和你在一起或离你而去。

巢谷生活在宋仁宗至宋哲宗年间,他自幼酷爱学文习武,年轻时曾游于秦、凤、泾原地区,交结当地的英雄豪杰。1074年,巢谷的好友、熙河名将韩存宝因不熟悉少数民族情况而战败了。韩存宝自知罪责重大,于是将他行囊中的数百两银钱,托付巢谷转交给家小。巢谷慨然接受嘱托,改名换姓,步行往见韩存宝亲属,将银子如数转交,不辱使命。

巢谷与苏轼、苏辙兄弟是同乡,少时即与他们相识交往。三苏在朝为官的时候,巢谷不愿意巴结造访。苏氏兄弟被贬出朝廷以后,巢谷已经73岁高龄,仍然不畏劳苦,步行拜访苏辙,自眉山至循州,行程万里。见到苏辙后,二人握手相视而泣,倾诉生平遭遇,过了一个月。巢谷又决定到儋州看望苏轼。苏辙见他年老多病,心中不忍,劝他说从循州到儋州有数千里,又要渡海,这是老年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巢谷却慨然回答:“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此时,巢谷行囊中只剩一点点盘缠,苏辙此时虽然贫穷,但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也多方设法资助巢谷步行前往儋州。

巢谷在韩存宝和苏轼有难的时候,给他们以帮助与安慰,的确让其感激不尽。患难之中见真情,人间真挚情谊在此略见一斑。

这种患难之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培养,可能还要经历曲折的交往,甚至争吵,但是最后,双方的情感升华,达到了心心相印的程度。所以,这种共患难,不是在嘴上说说而已,而是长时间内不断经受考验,逐渐培养与磨合,而后形成的一种异常牢固的感情,这种关系的缔结并非易事,需要双方付出大量感情。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就算是再亲密的朋友也避免不了发生利益冲突。只是真正的好朋友更看重的是真挚的感情,而不是利益,更不会利用你们之间的感情来谋求利益。超越了利益,相互信任,危难之际不离不弃,才是患难之交。(本文摘自网络、图书、刊物等资料,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