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生活工作点滴创作周刊成长之旅

那些不愿透露真实想法及目的的表达,很难得到“真实”的回应

2020-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钰晨成长手记

01 你做事的真正目的决定了你是否会做这件事以及你的耐性能够持续多久

热爱读书的你,可能真正思考过阅读与生活、工作之间的关联?

其实无条件的阅读会令阅读状态更加美妙,如果在还未开始阅读之前就因为种种顾虑而不去行动,那么我想阅读永远都不可能与生活发生什么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绝大多数对阅读本身产生质疑的声音都来自于那些还没开始阅读的人

阅读与生活产生的最直接的关系,大概就是会它会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吧。常听一些爱较真的网友问到“一定的”代表的程度是怎样的,未免太不确定了。

其实这本来就是没有定量的事情,因为读者的阅读量、理解能力、吸收能力以及对书中知识的运用程度都会影响其“学以致用”的程度,有时甚至很多读者阅读的书籍根本就与生活无关。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连运用及实践的机会都很渺茫,又如何解释阅读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哪些确定的影响,或是起到了哪些明确的指导作用呢?

你希望你的生活发生哪些转变,而在你日常的、重复性的生活中又缺少哪些经验或教程?顺着这样的思路去选购书籍,也不失为一个重要目标。

02 提问的侧重点不同时,所得到的回答当然也不可能一致

之前有人找我推荐书籍,大多是希望养成阅读习惯,不知从哪一本书开始,这时候,我都会说“从你感兴趣的类别入手”。

习惯的养成,在大部分人眼中都颇有难度,那么为了降低他们对阅读的抵触情绪,就很有必要让他们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是培养读者的耐心,能够快速适应阅读大段大段的文字;二是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只要第一步迈出去了,养成习惯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可若是你的目标并不在于养成阅读习惯,而是希望通过阅读来快速改变生活状态或是利用获取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出现的问题,那么你选购书籍的过程就要相对谨慎一点,至少靠兴趣阅读是无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为什么要说这些呢?是因为当很多网友为了养成阅读习惯而向他人提问时,并没有考虑阅读与生活的关联之处。可当读了几本书后习惯依然没有养成,但是他们却产生了新的疑问,即:“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又会对生活及工作产生哪些影响?”

似乎没能养成阅读习惯是因为阅读根本就没有用造成的。

事实上,他们如果养成阅读习惯也就不会接二连三对阅读产生疑问,可当他们始终无法养成习惯时,他们希望通过得到一个“阅读并没有什么用”的标准答案来指导他们放弃阅读,这样没能养成阅读习惯就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因为阅读没有用,所以他们才不再坚持阅读了。

就他们提问的方式上来看,当人们的目标或对待事物的侧重点发生变化时,你所需要的答案自然也会有些不同,这是无可厚非的。

03 通过掩盖真实目的进行提问所获得的答案,并不真实

《做出好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两位牧师嗜烟如命,他们在祈祷的时候经常会被吸烟的问题所困扰。第一位牧师问他的主教:“我在向上帝祷告的时候,可以吸烟吗?”主教狠狠地回答说:“不行。”第二位牧师同样问这个主教,但问题稍稍变化了一些,他问:“在那些吸烟的脆弱时刻,我可以向上帝祷告吗?”主教的回答是:“当然可以,我的孩子。”

我们不难看出,上面两位牧师的提问方式决定了主教在听到问题之后的直观感受。前者希望在祷告的时候也能满足吸烟的欲望,而后者则是在表达“即便他是在吸烟时,也依然想向上帝祷告”

也许两个牧师的终极目标都是吸烟,但在后者的提问方式中俨然隐藏了这层含义,而是将自己的终极目标及侧重点放在了祷告上,那么这一信息在主教看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也因此他在面对“同一”问题时,下意识地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我相信一定有人会从这则案例中获得另一个信息,那就是提问的能力决定了该问题是否能够达到人们原本对解决方案的预期。

但我更想说,人们最希望直接解决的问题,不该用这样偷换概念(转移侧重点)的提问方式去获取他人的认同。

04 掩盖真实目的的发问,只是在误导他人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像第二位牧师一样,转换一下侧重点,让人误认为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A,于是毫无心机的人便顺着对方的思维给出了一个提问者能够解决问题B的完美方案,并且当出现任何问题时,这些提问者会毫无顾忌地说出“你可不能反悔哦,我们当初可是讨论过这个问题的,并且是你说这样做没问题的”

同样的状况时常会发生在商业谈判中与日常生活的沟通中,人们误导他人配合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完成的内心的目标,但在表达上却常常有所掩盖,似乎这样人们就无法察觉他们内心的不安及愧疚。

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类似的事件,比如人们在寻求他人的意见或观点时,会下意识地拒绝与他们自身持不同看法的观点及意见,当被询问者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时,提问者会因为对方持有不同意见而逐一进行反驳。

实际上,这种提问并非是有效提问,也无法获得有效回复。他们只是希望通过提问,令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多的认同罢了。

只是他们在提问时会用一种正常的提问方式发问,这时他们想要获得更多认同的目的就被掩藏起来了,被询问者会认为这是个很客观的问题,而当他们尽可能地给出真诚的回应及反馈时,提问者才会逐渐透露出自己原本的主观偏好。

每当这种时刻出现时,提问者自己早已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提出了怎样的问题,带着怎样的目的,以及自己提问时掩盖了哪些真实想法等,此时他们只搞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并没有得到自己提问时想要获得的那种认同感。

05 小结

请注意:如果你在提出问题时,想要获得的只是他人对你的认同,那么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够客观,它意味着你提问的目的就是获得认同,而不是在向他人“提问”

当然,我们在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时,也可以通过判断他人的反应是否正常,来调整我们如何与对方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

如果你发现对方只是想确保他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支持,除此之外对方并不打算接受他的主观偏好以外的任何观点,那么你大可选择转移话题来保证谈话氛围不被破坏,否则就会变成各持己见的一场辩论赛。

人们做事的真正目的,将会决定他们如何行动。就好比,当想要获得他人认同的目的被掩盖时,他们的提问看似极为客观,可一旦对方的回应让提问者感到被掩盖的观点没有被认同时,他们的真实想法立马就会表达出来。

换言之,能够快速识别他人做事或交谈的真正目的,你就拥有了一种能够及时推演或预测事件发展方向的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