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文化*运用*思悟*传播日记(六)
“常”、“恒”之辨 一尘
47170917(四)7:28~
诸位,请先看一则消息:
“大道中华研讨团诸士好!
本团风行九天薛英俊学士的《 【大道中华】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始,定准我们的思维式法》一文,现已在大道中合盛益亦华公众号发出。请大家积极阅读、点亮在看、转发分享与互动留言。谢谢。
大道中华网聚工作团队
2020年9月17日”
有鉴于此团队的目的和影响力,在下不得不,就《老子》的版本形成与时空阻隔,发出一声“呐喊”——针对,2000 余年的熏陶、积习与影响,我们这个团队是不是有勇于超越时空的勇气和胆识?
我们先对常与恒两个字做一个对比:常与恒近意,却不同意。请用常、恒互换法,以感其异同。
1.常:常常,习以为常,平常,常态,非常,非常时期,非常状态,反常,常数
2.恒:持之以恒,恒心,恒久,恒定,恒等,恒等式,
再来体会《老子》帛书版: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河王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附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提请诸位注意,就是“也”字的修身功能——通过“呼唤”(音能、声能),防止或减缓身体里某器官的功能退化。——我们的祖先,并不傻:如果“也”字,真的“是文言虚词,没有实际意义”,那在秦汉及更早的时期(金文、甲骨文、简),“无关紧要的字”,祖先会“出力不讨好地”一会儿一个“也”,一会儿一个“也”的去“制造与刻制”吗?
~47170918(五)1:01
历史的积淀,形成一种惯性。今人应该如何面对?返璞归真,追本溯源,今人,有无这种能力、智慧与胆识?!~1:11
互动跟踪1.
47170918(五)2:07
风行九天:呵呵!可惜,没讲用“常”乃避汉文帝刘恒之讳。
“……者……也”,或“……也”乃文言判断句式哦。
一尘回复:(2:40)@风行九天对于《老子》版本但凡有一点儿涉猎的人,何须讲?
在下,之所以,将本群的讨论题,作为一则日记,本身就是在“拷问”——本群的精英们(现在是123位)、《老子》求真校勘群——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华文化的方向引领者们,思忖与定夺:
对于“常、恒”之变,能否跨越,2000 余年的积习?
1.用不用改?
2.能不能改?
3.肯不肯及敢不敢——带头改?
互动跟踪2. 《老子》求真校勘一群:
1:23~李征源一道臣: “常”还是一个古代的计量单位。时空性彰显!
1:34~陈琦南: 常道:有天地万物之道!就是人道:有君道,王道,百家之道,盗亦有道!君子之道⋯⋯
而恒道只有一个、老子曰:吾不知其名。象帝之前!(~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