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有效的说服别人?

2022-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芒果创业说

今天复习《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面最触动过我的3个点:思维方式、思维转换、坚持原则

思维转换: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我有一个同事小六,总说自己有拖延症。不管我们怎么催促,他每次都能拖到任务截止的最后一天才匆匆忙忙地交活,我们每次都只能临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先审核他提交的工作成果—但其实这样的审核也没什么意义,因为不管好坏,根本来不及提修改意见,自然也保证不了质量。他的主管特别郁闷,很想说服他改掉这个毛病。

我问她,你觉得小六的问题可能出在哪里?主管也没什么头绪:“可能因为他没有毅力、不懂自控?我是不是应该让他去学学时间管理?但没用啊,我把该说的话都对他说了,该教他的技巧也都教过了,可他呢,积极工作了一两天,没多久又拖拉起来了。”

遇到这样的同事,的确很头痛。更头痛的是,为什么用了那么多方法都不行?我大胆地提了一个新的角度:因为,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问题真正的关键是:其实他就是为了最后一天把工作成果交上去,才在前面那些天磨磨蹭蹭的。

是不是听上去怪怪的——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句话,都莫名其妙地瞪我半天。但其实,这个听上去有点儿荒唐的角度,来自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最重要的思想之一——目的论。

一般来说,我们的想法是,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了事情的结果。比如,都是因为他之前磨磨蹭蹭,才导致最后一天完成任务。但目的论告诉我们:我们对结果的预期,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什么意思?仔细想想,我们规定他30号提交工作成果,他可以拖到30号交,如果规定20号提交工作成果,他也可以提前到20号交。他看上去“不靠谱”,其实心里都是有数的。他知道只要在最后期限前交了就行,就算他迟交了几天,那也是因为他心里知道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他有“自己的”最后期限,所以在潜意识里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排期。

所以他就是冲着“最后一天交”这个结果,才在之前几天磨磨蹭蹭的。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更是常见,我再来举个例子。我的朋友安安,最不满老公的一点就是“爱迟到”:“我老公真是太不靠谱啦,不管我俩约好干什么,陪我逛街啊,去朋友家吃饭啊,看电影啊,都要迟到个十来分钟,说再多遍也没用。”我问她:“上次你们出国玩,他误机了吗?”安安一愣:“那倒没有,他早早就到机场了。”

你看,是不是很有意思。他为什么坐飞机就不会迟到,和老婆约会会迟到呢?因为机场广播会说:“我们将在10分钟之后关闭登机闸口。”这意味着,飞机不会等他,而老婆会。

我们一直以为,很多人做事拖拉,经常迟到,是因为他做事情没有时间概念,不够上心。而在这一章,我们讲的是,因为他知道迟到有人等,最后期限还不到,他才会迟到,才会拖拉。

这么一想,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就变了。这时如果我们想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就不会直接说“你怎么这么不靠谱”“你怎么不准时出现”“你怎么可以这样”……我们先去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一定是想过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然后,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想:那我们能不能改变他对结果的预期呢?只有他对结果的预期改变了,他的行为才会改变。

在这个思维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便拥有了影响他人、说服他人的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