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都自以为是的活着
曾有人说“为你好”这三个字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三个字。三姑六婆整天追着问未婚的有没有对象?有对象的什么时候结婚?结婚了的为什么还不要孩子?有了孩子又赶紧二胎。嘴上说是为你好,实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八卦的心。
这一观点曾深得我心,甚至有人还做了过年回家如何怼三姑六婆的攻略。可这些想法就不是自私了吗?
网络上经常会出现“道德绑架”这种说法,如果一个人的行事作风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会被看作是不对的。
在教育领域中,道德评价是指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进行评定和判断的过程。
典型的例子就是,小孩子对人的评判标准,我喜欢的人或事,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比如:给我糖吃的妈妈就是好妈妈,整天管着我不让吃糖的妈妈就是坏妈妈;听话顺从父母就是孝顺孩子,有主见不按父母意思来生活就是不孝。
前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大学霸万字控诉父母事件,大概分成两派:支持父母的就斥责学霸不懂感恩,父母辛苦那么多年养出白眼狼;而支持学霸的则认为是父母管束太多,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才导致学霸这么痛苦。
其实谁是谁非岂是能一刀切的?父母与儿子30多年,错综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早就如同血与肉,分不清了。若真要执着的分个子丑寅卯,就是陷入了鲁米所说的道德评判了。
我亲耳听过一个年轻的妈妈,一方面吐槽自己的父母对她管束太多,一方面以后绝不让让儿子出国留学,一定要留在自己身边。
你看!人都是有两套标准的,而且标准永远是对自己有利的,很少有人能客观清晰的评价一件事情。
作为一个出色的看客,这件事情既然发生在我们生命里,就应该让它成为我们自我成长的一部分,通过这件事里来检讨自己,为人父母,我们如何避免这种错误,为人子女,我们又当如何感恩父母。
当事人的是非对错,已不到我们讨论,你谁也不能完全体会当时人的所有感受,道德标准从来都是用来约束自己越变越好,而不是批判他人。
这两天儿子放假在家,天寒地冻的,我就想让他睡会懒觉,但是儿子坚持要我早上叫醒他,跟他说再见之后再去上班,我不忍叫醒他,就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直接走了。
早上儿子醒来,放声大哭,觉得妈妈欺骗了他,偷偷溜走了,我晚上下班回家,他又郑重的跟我说,那我早上一定要叫醒他。
看着儿子这么认真的样子,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尊重他真实的意愿。
我觉得冷,是因为我怕冷,我认为睡在被窝里面比被叫醒要好,但是儿子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早上能跟妈妈说再见比较幸福。
我用我自以为是的“为你好”伤了他。
同样的道理,一言不合就“反为你好”也是自以为是的,也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所谓的错,不过是因为那个人正好站在你观点的对立面而已。
苏菲派诗人鲁米说:“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看见你。”我们总是把人分成好人或坏人,殊不知在这区分之外,才是公正的。
这篇是我这两天对自己的反思,换了一个新的角度,好像视野更开阔了一些,希望这篇反思同样对你也有帮助。
//全文完//
往期回顾
调皮妈妈
一个有社交恐惧的成人,
一个比孩子还调皮的妈妈,
一个喜欢心理学和做衣服的中年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