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学习有感
今天参加小宝幼儿园举办的一期父母课堂,感觉收获不少。正如老师所说,跟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不是小事,孩子的行为背后是内在需要发展,父母应该给予最大的支持。
0-1.5岁(安全期),对安全感要求极高,所有的人格和心理健康,都是从安全感中发展出来的。
作为父母和家人,总是希望尽最大努力给予孩子最好的关爱,但现实总会出现无心的过错。回想小宝的1岁左右经历,有两件事情特别难忘,一是到厦门外出学习一周后,在即将到家的返程路上,猜想着跟小宝见面的无数个温馨画面,然而没有料想到,等到真正见面,当我伸手去拥抱他时,他却扭头伤心地大哭。二是他奶奶和外婆的那次吵架,我虽没有亲临现场,但可以想象,两个老人情绪失控的吵闹甚至拉扯,给幼小的孩子心里造成怎样的阴影,此时想来,无关责怪,只有心痛。
特别赞同老师提到养育孩子的关键,一是要注意情绪管理,二是要处理好家里养育人之间的关系,三是帮助最小化,孩子成长最大化。比如孩子刚学会走路,当右脚跨出一个台阶,左脚却跨不上去时,我们大人会怎么做,又该怎么做呢?将孩子扶上台阶,或者直接抱上去,又或是鼓励他自己爬上去,都是不可取的,真正能帮到孩子的是,大人只需伸出手,让孩子自己抓住,尽他自己最大的努力,蹭上台阶,这样他会感到自己特别厉害,孩子的自信来自于多次体验:我真的很能干,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我相信我自己。
1.5-3岁(探索期), 开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选择能力,人的大部分能力和探索能力发展有直接关系。如今孩子的物质环境好了,但成长环境更恶劣,孩子的童年应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一小时。因为情绪是一种能量,它不可能凭空消失,只能通过动能声能等方式转化出去。
孩子天生就有注意力,只是常常被大人们无意破坏了,比如孩子正在拼搭玩具时,端去水杯说宝贝喝水了,孩子认真绘画时,送去水果说宝贝饿了,吃点水果吧,没曾想,这恰恰是在破坏孩子的注意力。
关于孩子的喂饭问题,老人常说,长大了自然会主动吃,小的时候喂一下我乐意。没曾想这是剥夺孩子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发展的机会,也减少了孩子“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只会让孩子变得更依赖。
3-4岁(认同期),自我认同,是建立自信心的关键。家庭父母关系平等和谐,孩子会有更好的自我认同感。
4-6岁(竞争期),喜欢竞争挑战,需要赢的体验(当然,不要总让孩子赢,三七分即可)。良好的竞争期发展,会帮助孩子信心十足参与未来的社会竞争。
难怪小宝总喜欢模拟“打架”,原来是在竞争跟挑战中,体验赢的感觉。
懂,是爱的前提;懂,是教育的前提;懂,是管理的前提。不是孩子不够好,也不是父母不够优秀,而是我们的教养方式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