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书系列之一误入三教山/李相文
家乡书系列之一
误入三教山/李相文
是暮春的三月,可是今年的春天是出奇的冷。昨天一场暴雨,今天却是意外放晴了,天气也暖和了许多。一路上,农家田野到处是一块块黄灿灿的油菜花,刺得眼睛生疼,觉得是春天终于来了。
从黄石参加一个笔会回来。路过白沙时候,有几位文友提议,这么好的晴天,去七峰山赏赏春吧。
车子在弯弯的山路爬行。路是新修的水泥路,像一条长龙,舞进了大山里。路的变化反映了新农村生活的变迁。路车是贴着新凿的山石穿行,另一边是悬崖绝壁。夺人眼目的是那一波一波扑面而来的翠绿。山下的黄土路像一条弯弯的长蛇,啄进半山腰的一户两户山里人家。而山里的毛竹,不时闪过车窗,在风中喁喁低语,像是诉说一个巨大的秘密。
车子走了一个多小时,水泥路不见了,又拐进泥黄色的山路。车上的人都在欣赏风景,眼睛都顾不过来,不时又因为山路的险峻发出快乐的尖叫。倒是司机觉得不对头,就在几个修路的人旁边停下来,问七峰寺怎么走。山里人憨憨地笑着往回指,你们走过很多啦。司机有些哭笑不得,准备调头回去。一个面孔黎黑的山里人走过来建议,三教山寺就在前面不远,它可比七峰寺大多了,你们去看看吧。
这里香火很灵哩,许多城里人假日都来这里祈福禳灾。
三教山?我的脑海闪过了这样的一幕。一个少年骑在父亲的脖子上,低着身子,两手抱着父亲的头。父亲一步一步向山上爬着,一脸坚忍而渴望的表情。这个少年是我,小时候,有一年我病得很重,高烧不退,吃药无效,父亲就背着我上了三教山,喝了这里的“仙泉”和“符水”,听了一夜一个老和尚的唱经,竟然神奇地好了。小时候我是从山那边上来的,不想三十多年后,从山的另一边又来到了三教山。远远看得见山腰里寺庙黄墙红瓦的影子。
是一条天然的灰白色的石岩砌成的山路。有一座新建的山门,旁边还有矗立着用巨石垒雕堡。走进山门,有很多天然长成的石头,一层一层地撒落着,依石而凿,就成了一条下山的路。山体的一边,粉色的桃花开着,有时候也会碰到一棵梨树,开着一树的白花,一树的精神让大家惊叹不已。一边是悬崖绝壁。一位文友感叹道:人生就是这样,左边是鲜花,右边是悬崖。路边的石头上,坐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脸上挂着汗珠,亮亮地闪在额头。我们邀请她同我们在一丛桃花里合了影,她很高兴地答应了。
我们终于来到了寺庙里。三教山,顾名思义,应是儒、道、佛三教交融的地方。这里的大雄宝殿正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庙会。许多善男信女跟着和尚唱着经文。我们站在门口,听了半天,一句词也没有听懂,就继续往里走。看到了“仙泉取水”几个字写在另一间门口,旁边装着一个水笼头,几个信男善女在那儿用矿泉水瓶盛着水。那水是天然山泉,用水管接引下来。我们跑过去,用手捧着喝了几口泉水,果然是沁人肺腑。往里走是一间观音堂。观音堂是这里的一景,一个巨大的中空的钟乳石,像一个钟挂着,四周不断地滴着泉水,中间中空的地方,坐着一尊观音菩萨。一个年老的道姑告诉我们:这尊观音是天然生成的,那莲花座,那杨柳瓶,还莲座的观音,无不毕肖。可惜在文革期间,观音的两只玉臂被捣毁了。那道姑说着,一脸的痛惜。
回来的路上,我们在半山上坐着休息了一会。听着遥远的暮鼓,嗅着桃花的幽香,看着山下那长蛇一样的小路啄进一两户山里人家,大家都觉得心境很悠然,相看两不厌,唯有三教山。在三月的暮春时节,我们跟大自然有了一次约会。
(2007年3月24日初稿,2016年1月19日星期二改稿,计136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