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是健脾要穴,如何精准找到它?如何按揉好呢?

2024-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叮_咚

中脘穴是健脾要穴、"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胃之募穴”是指中脘穴是胃经经气在腹部聚集的地方。它就像胃在体表的一个“反应点”,如果胃部出现问题,中脘穴往往会有压痛、酸胀等反应,刺激该穴位能直接调节胃的功能。

“八会穴之腑会”是说中脘穴是六腑经气汇聚的穴位。人体的六腑包括胃、大肠、小肠等,当六腑功能失调时,中脘穴能起到统筹调节的作用。比如六腑不通导致的便秘、腹胀等,都可以通过刺激中脘穴来改善六腑功能,缓解症状。

总之,根据中医理论,脾胃相表里,中脘穴作为胃之募穴和八会穴之腑会,能调节脾胃气机、健脾和胃、降逆利水,以及缓解胃脘胀满、呕吐、呃逆等症状。而且,艾灸或按揉中脘穴还能补脾气,改善脾虚引起的身体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准确找到中脘穴呢?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上4寸。取穴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以肚脐为基准,向上取4寸。我更喜欢下面这种方法,简单准确。

第1步:找到剑突

自然仰卧到床上,身体放松。然后,沿着胸骨从上向下摸,可以摸到一个形状类似剑尖的软骨,这就是剑突。它处于胸部正中、胸骨的最下端,在两肋弓的夹角处,很容易找到。

第2步:取剑突到肚脐连线的中点,这便是中脘穴了。

如何按揉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

1.按揉力度要适中

力度太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太大则有可能导致局部损伤或者疼痛。我们要仔细摸索,改变力度,以穴位产生轻微的酸胀感为宜。

2.按揉时间要恰当,按揉时长要有度

穴位按摩既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用力过猛。应以让穴位充分受到刺激,又不会因过度刺激导致身体不适为原则,妥善安排按揉时间。

若是日常保健,宜在饭后1小时进行,此时肠胃蠕动逐渐增强,按揉中脘穴有助于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功能。每天按揉2~3次,每次5~10分钟,力度适中。

若是改善症状,比如有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轻微不适症状,每天可按揉3~4次,每次10~15分钟,力度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若症状较为严重,可适当增加按揉次数和时间,力度必须适中,防止伤害皮肤和肌肉组织。

若是缓解不适,比如胃胀、胃痛时,可随时按揉,时长10~15分钟,力度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

3.按揉方式有讲究

按揉方式主要有三种——指揉法、掌揉法、点按法。

指腹按揉:食指、中指并拢,将指腹按压在中脘穴上,力度先轻后重,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度,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

掌根按揉:将双手重叠,手掌根部按在中脘穴上,稍用力下压,然后以腕关节为中心,带动掌根做小幅度的顺时针方向环形运动。

点按法:食指和中指并拢,用指腹垂直按压中脘穴,力度适中,产生酸胀感后,保持按压状态1 ~2分钟,然后松开,重复按压3 ~5次。

穴位按揉虽然简单,但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长期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无法获得大丰收的哦。为了好身体,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