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写好文章,你得这样做
自从与简书相遇,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写者,之所以称为写者,是因为都想写好,却每天绞尽脑汁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写出来自己不满意。就像生孩子一样痛苦,生出来后,却不满意,认为是非亲生的。
1
我手写我口。
写作本无规律,大家各抒己见。性情遭遇不同,肯定写的是不一样的。
至于如何开始写?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提出过画竹的过程“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和写作是同样的一个道理。现实中的竹子经人眼识别扫描进入大脑,经过人主观意识加工构思,行诸于笔端,再画到纸上,脱胎于现实中的竹子又非现实中的竹子,已经被赋予了人的精神气节。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首先你得会观察生活,不缺少素材,缺的是一双慧眼,发现平凡人、事、物之间的独特之处,再表达出来。
这是需要用心沉淀的。
莫泊桑和福楼拜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闻。莫泊桑出生在良好文学氛围的家庭,看了很多书,却依然觉得自己写不好。通过舅舅,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对他很严格,让他去大门口观察马车,一开始莫泊桑还有耐心,时间久了,就觉得乏味。福楼拜对他说,同样是驾车,不同时段,不同事情,车夫的深情,坐的人都是不一样的。要有速写一般的功底,不但用手还能用文字,把发现的用独一无二的文字,名词、形容词、动词等都得是无可替代表。后来莫泊桑写出很多大作,深得福楼拜欣赏。比如他在《羊脂球》开篇描写颓废的军队时就写到“他们脸上是又脏又长的胡子,他们的衣服是破烂不堪”久经战争洗礼的溃军群体像就出来了。
无独有偶,唐朝诗人李贺,出门时,每有发现或者灵感都记录下来,用一个锦囊装着装着。北宋诗人梅尧臣也很注意搜集创作素材。把偶思妙得写在纸上,投进袋子里,称诗袋。
2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一篇好的文章凝结了作者的心血,只有拥有妙手才能得到,除了素材的积累,还需要对手法技巧的千锤百炼。
我们大多数人只写了三俩天,几百字就忙着投稿没通过后就垂头丧气不写了。古时候板凳要坐七年冷,现在你再着急,也得好好想一下,想表达什么怎么表达。
面对同一个话题,不同时代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同样是婚姻中的女性觉醒,19世纪初易卜生的话剧《娜拉》,新旧交替时期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到现代亦舒的中长篇《我的前半生》。甚至《我的前半生》搬上荧屏后,又与原著有很多不同。这就显示出,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对于作品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刚开始写作时,你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最擅长哪种形式,所以需要做的就是大胆去写。过去的,现在的,长的短的,有感而发,写完自己回过头读一遍,再去雕饰一下。
3
面对自己的作品,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处理呢?
为自己点赞,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剩下来的时间就是坚持经常写,并且观摩其他写的好的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若一味的模仿,就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学习别人的东西太多,就像邯郸学步的那个人(忘记自己怎么走路的),最后不知道自己怎么下笔了。所以既然写出来了,就好好去向内寻求,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也可以在写作圈里虚心向他人请教点拨。
好的文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要凤头猪肚豹尾。还需要时不时的金句穿插。
愿大家都能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