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落后

2017-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Lucky胡

接近90%的人觉得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以上...

概率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是“乌比冈湖效应”。

论文参考:

《无能与无知:对自身无能的认知困难如何导致无端自负》

“杜宁-克鲁格效应”,即“越差越牛逼,越强越谦虚”

能力不强的人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 无法认知他人真正的能力; 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如果他们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深层次原因:

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准之上。

当互联网把每个人都链接在一起的时候,对于知识的渴求是异常强烈的,因为差异明显可见。

提问与思考

1、有没有哪方面能力处于身边群体中前20%?如果有,是什么?如何做到的?

我一直觉得我在20%的能力是学习能力,这让我在上学的过程中,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可以轻松的处于前10%的成绩。

但是正是这样的学习能力,反而让我失去了其他的能力,这算是得不偿失吗?

2、有没有想过如何才能让自己某方面能力逐步成长到能够处于身边群体中前20%?除了下决心,还有什么具体方法和步骤?

我现在最想提高的能力就是自律的能力的。但是我深知,自律前提是有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是没法做到真正的自律的。靠强压来的自律,并不是真正的自律。

从小打大都有个切实的目标,考名牌大学。实现了这个目标之后,其实我就处于没有长期目标的状态,于是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学习状态,取得好成绩成了短期目标。

一步步到现在,完全丧失了自律的能力。别说前20%,甚至处于后20%了。

一直在找寻方法,我需要找到个切实的长远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前行,然后才有提高自律性的根基。

3、经过这么几周的自我训练,只不过更新了几个观念而已,你自己觉得变化是否巨大?如果很大,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原本可以更早就发生的?这些变化成本是不是很低?

变化何止巨大。在我的大脑操作系统里,现在已经一些默认值都发生变化了。

比如之前漫无目的的浏览新闻、看视频,现在大脑里第一个就会跳出:你这是随大流,凑热闹,瞎操心,你宝贵的注意力被收割了;如果看的是学习视频或文章,经过第一轮思想博弈,第二轮又来了——你的注意力被拿走了,你取得什么成长了么?这就是提醒自己做笔记,做思考,而不是就随便看看了事。

在做选择的时候,比如让自己早起,虽然偶尔还是会失败,但是脑海里会冒出来:从成长的角度看,你这样是没有积累的,得不到复利效应。

我有活在未来的操作系统,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放进操作系统里面跑的程序——长远目标,所以其实还是会比较迷茫。希望经过接下来的学习和思考,能切实找到自己接下来的目标,毕竟这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才能知道的。

4、如果你已经有一些危机感,能不能想出一个摆脱焦虑的方法?如何才能摆脱焦虑?

我能想到,并能去做的,是行动。

行动起来了,谁还有时间去思考焦虑?

如果没有行动,就会越来越焦虑,并且于事无补。

我尼玛就是没有早点意识到这一点。

管它了,现在开始切实提高自己吧。

5、这一周,每天花至少30分钟静下来心来自我审视,想想有没有在哪一方面你自己有幻觉?竟然误以为自己处于平均水准之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