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5周年。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在22年短暂的生命中,以对党的无尚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人生诗篇,树立了历久弥新的道德标杆。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从此,雷锋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雷锋精神传遍大江南北。
雷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重读雷锋日记,学习雷锋事迹,似乎得到了答案。
在我眼中,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好人”雷锋。雷锋做好事的故事可以说是脍炙人口,“活雷锋”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词。当时流传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坐火车,他帮列车员打扫卫生;去看病,路上他帮群众义务劳动;风雨夜,他送群众回家等等。再就是捐款,雷锋入伍前在工厂上班,入伍时有200元的积蓄,他把100元钱捐献给公社;辽阳地区遭受水灾,他又将100元寄给辽阳市委。当时雷锋每月的津贴是6元钱,200元相当于33个月、近3年的津贴,这些钱都是他平时节俭下来的,他自己平时连双袜子都舍不得买。
他是“先进”雷锋。当兵前,雷锋就是先进。在鞍钢和焦化厂工作期间,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光荣称号。入伍后,他同样先进。1960年1月入伍,11月就入了党。第二年就当了班长,他带的班也是部队先进集体。他在部队生活2年8个月,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多次受嘉奖,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时,沈阳军区《前线报》还专门开辟“向雷锋学习”专栏。所以,雷锋是个老先进。
他是“潮男”雷锋。雷锋其实也和现在的青年人一样,是时尚潮流的追求者。他一直都是共和国50、60年代的潮流先锋,他9岁参加少先队,16岁当乡政府通信员、后来到县委当公务员,18岁主动回乡当农民、学开拖拉机,他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19岁成为钢铁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20岁参加解放军、学驾驶,学习毛泽东选集……雷锋性格开朗、爱说爱笑,我们看雷锋的照片,都是满脸灿烂,一看就给人温暖,按照现在的话也是个“阳光暖男”。同时,雷锋本身也是时尚元素。雷锋是以头像传世的人物之一,50多年过去了,多少流行元素一闪即逝,而现如今,我们还能在大街小巷上看到印有雷锋“头像”的物件,说明雷锋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他的形象一直“保鲜”。
他是“可爱”雷锋。说他“可爱”,因为他也有可爱的一面。很多人不知道,雷锋当兵还是走了“后门”的。小品演员潘长江春节晚会上有句话:“雷锋同志个不大,可他的精神传天下。”雷锋个确实不大,只有1米54,体重不足110斤,两项指标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于是他花了很多心思,惊动了许多人,甚至连市委书记也知道了。用现在的话来说,雷锋是在“走后门”,但雷锋“走后门”不是送礼,而是用他的热情、行动和良好的表现打动了部队。后来,雷锋成了英模,有的战友不服气。一次组织卸车,有人指着装满200斤高粱米的麻袋让他扛。雷锋心里很不好受,事后却心平气和地说:“我虽然扛不动200斤的麻袋,但我能干好能干的工作,并且比别人干得更出色。”看,多么朴实的同志!所以说,雷锋也是普通人,正因如此,雷锋才更加可爱。
他是“哲人”雷锋。说他是哲人,主要缘于《雷锋日记》。毛主席看了《雷锋日记》后说“此人懂些哲学。”《雷锋日记》里有很多闪烁智慧光芒的语言,比如: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有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有人可能会怀疑,这是不是雷锋写的。雷锋只有小学文化,但他非常勤奋,坚持刻苦学习,1958年3月16日就在《望城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在鞍钢时,他就一直学习毛泽东著作。在部队,他把书装在随身的挎包里,只要车一停,他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所以,小学文化并不妨碍他感悟生活。正如他自己说过:“学习要提倡‘钉子精神’,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在我眼中,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