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工作实操(人事、HR)人力资源大排档哲思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2019-07-02  本文已影响2人  3HR

全文有点长,建议静心阅读30分钟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HR的手、脑、心”。

为什么谈“HR的手、脑、心”呢?

去年在苏州参加开发区的论坛,当时主办方做了一个调查,在下面我越听情绪越低落。调研中有个问题,问HR未来有什么打算?回答中,比较多的是想做顾问、教练;就像Michael这样转型。还有一些人的回答是,我希望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但是最后加了一句话,最好跟HR无关!这是很多人的选项。我就在想,HR的工作什么时候变成了我们希望抛弃的东西!这说明了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开始之前,简单自我介绍一下。之前我大部分的经历是在管理咨询行业,中间有几次在民营企业内部,协助董事长推动组织和人力资源的变革。这其中有一些工作有些做得还可以,有些做得没效果,还有一些是比较失败的。包括到今天,我们在为一些公司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依然是有很多的挑战,因为每一家公司都不一样。所以,今天我想结合观察和自己的经历做一些分享。

刚才我说的问题是认真的。刚才咱们谈到苏州的调研有一个问题,现在我把它抛给大家。在座很多的童鞋都有丰富的HR经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选择HR这个职业,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极可能会坚持下去,原因是什么?除了……没有选择以外?

在课堂上我也会经常问学员这个问题。有的人说我喜欢这个工作,我真的很想成就我的同事,然后通过这个方式获得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涉及到后面要探讨的一个话题,就是什么是“以人为本”?我发现这个问题的常见答案,都经不起推敲。当我们真正思考和琢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今天大部分企业流行的理念和观点,有可能都是错误的,我想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对于HR来说,对于每位朋友来说,一个有意义的HR生涯,应该有三个成果:第一个是“成事”。这就意味着在公司里面摆脱了事务性的角色,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工作,推动业务战略和目标的达成。第二个就是很多童鞋关心的问题,就是“成人”。我们不仅仅能够推动业务目标的达成,而且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推动公司的同事们有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点也很重要,就是“成己”。工作不应该成为我们逃离的囚笼,它应该是我们生活非常自然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所有的工作,比较理想的状况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我们自我的发展发挥比较大的作用。我想大家可能都会认同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成果都比较重要。

如果希望同时达成这三个方面的成果,对于我们HR来说,有一个问题就比较关键。这个问题就是,也许我们在学习工具、方法等技术的同时,在我们的精神层面也应该有一些新的挑战和追求。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这本书是《箭术与禅心》。作者是一位德国的哲学家,他对日本的禅宗非常感兴趣。后来,他有机会去到日本做访问学者,拜了日本的一位弓道大师学习。学习过程非常痛苦,刚开始的将近一年时间,老师只让他做一个动作:拉弓。只允许拉弓不允许放箭,而且拉弓要求浑身肌肉完全放松。后来到了学习射箭的环节,老师又要求抛弃技巧,要找到感觉:箭是自己飞出去的。他一直找不到这个感觉,甚至对学习和老师的教导都产生了一些怀疑。

后来他的师父觉得他的信心受挫了,然后特意找了一个晚上说我单独给你示范一下。师父叫他到了靶场,然后两个人喝茶静坐。结束后把所有灯关掉,在箭靶前点了一柱香。师傅射了两箭。作者描述说,我师傅的第一支箭正中靶心;第二支箭插到第一支箭的尾巴上然后又射到靶心。

他说,那一瞬间我受到的震撼无法言说。师父是对的。射箭不仅仅是技术,而是精神层面要有高的挑战和追求,才会有不可思议的结果。他的师父也曾经提醒他说,为什么你的一些师兄拿普通材料做的弓都射得很远,而你用好材料精心制作的弓都射不远?是因为你的精神走的不够远,所以箭射不到。

HR在职业生涯当中,如果希望持续精进,也会遇到类似的挑战。跟人相关的工作是非常有挑战的,因为人和其他资源不一样。如果我们希望帮助一个组织、组织中的每个员工都能得到非常好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必须对组织、对人和社会的认知到达更高的层级,也许有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因此,手、脑、心,是指我们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需要修炼的三个层面。“手”就是指工具方法层面。比如,招聘、考核、薪酬等等,这些工作需要运用专业的工具和方法,才能做的更好。

“脑”就是指系统性思维层面。到了第二个层面,就要求我们对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要有深入、系统的把握。

举一个特别普通的例子,“为什么员工表现不好?怎样让员工有更好的表现?”这个普普通通的问题,其实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今天我们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的做法就是搞事业合伙人,这几年中国很多企业搞事业合伙人,以股票期权的方式来做,做了以后有的公司有效果,有的没有效果。我们给员工发期权,比如,假设你是万科的员工,万科给了你股票。整个万科地产业务有一万多名员工,你作为一名员工骨干的贡献,对万科整体业绩的表现影响大不大?肯定不大,九牛一毛。

请大家仔细看:那给你发股票期权,不就是给你发彩票吗?因为你的贡献和整体结果没什么关系。这就是非常显著的问题。我后面还会谈到。我想说的是激励的事情,比我们想像得要复杂。单纯的激励并不能够带来组织好的表现。怎样让员工的表现变得好一些?这是很简单又很复杂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脑的层面对组织和体系有系统的理解。

最后,我们的“心力”要有修炼。心力的修炼有一个常见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有些卓越的领导者,他的言行在某些方面引起了你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发出一些变化,会让你的心力变得更强。这可能是我们提高心力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式。

有很多卓越的领导者,像稻盛和夫,像惠普的联合创始人帕卡德等等,看他们的自传你会发现,这些人的心力要足够强,才能够打造出一个几十年都表现卓越的组织。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另外,有一些管理学的大师,他们的著作和思想同样会引起你内心的共鸣。对我个人来说,有一个人的影响比较大,就是德鲁克。虽然德鲁克已经去世了,但是他在长寿的一生中影响了很多优秀的企业。

我们知道有一本书叫《从优秀到卓越》,作者柯林斯他说,有一段时间自己特别郁闷和沮丧,他发现研究的所有优秀企业——宝洁、惠普、通用电气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德鲁克的影响。所以他一度想把书名起为《德鲁克说的对啊!》。

跟大家分享一个可能比较武断的观点:对于每一位渴望有职业生涯意义的HR来,德鲁克从过去到今天都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导师。

下面我想围绕他的思想展开。

谈到德鲁克,经常听到有人问:你觉得德鲁克独一无二的贡献是什么?我也经常会想,为什么德鲁克能够影响那么多优秀的企业家?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聊聊一个比较枯燥的话题:理论的价值。谈到学习,会谈到很多的理论。理论的价值有三个方面,或者说好的理论会在三个方面影响我们、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第一个方面是什么?“真”。求真,是理论最常见的目的。通过研究,我们可能会打破一些常识,发现有些常识是不对的。比如说,Google曾经一段时间把所有的管理层都去掉,实现彻底的扁平。他们认为管理者的存在是导致官僚的主要原因。这样就要求一个工程总监直接管200多号人。大家猜猜,他坚持了多长时间?坚持了一周,就崩溃了。

谷歌发现一个主管同时带这么多人是不可能的。后来Google发起一项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员工不是不想要上司,员工不想要不合格的上司。优秀的上司以健康的方式引导自己,员工是绝对接受的和乐意接受的。这项研究也提炼了优秀的Google领导者拥有的8项素质和22项行为。

这就是求“真”。通过一些严谨的研究,来形成一些结论,更好地去指导实践。这一点今天非常重要。但是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有真理存在吗?没有。从科学诞生的第一天开始,科学跟真理就已经绝缘了。科学最大的特征是可以证伪。所以,所有的理论和工具都是错误的,但是有些是有用的。它通过对现实的简化和结构化,相当于给了我们一根拐杖,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实。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理论常见的追求是求真,但同时不可能揭示真理。但是,今天在中国求“真”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今天有各路“大湿”,整天宣扬一些哗众取宠、似是而非的观点。其实,这些“大湿”利用的是人类的心理,一个是恐惧,一个是贪婪。比如他们会“恐吓”你,世界已经彻底变化,如果你不在我这边上课程、订个会员,你就被时代抛弃了,而且时代抛弃了你,连声招呼都不打。这些话挺文艺、挺有煽动力的,但是我们要警惕这样的观念。

第二个方面是什么?“正义”。你会发现,很多的研究人员,尤其是社科类的研究人员,他求的是在社会层面构建正义和秩序。这种对正义的追求,有时候会激发内心非常强的动力。

德鲁克毕生的追求,是希望构建一个美好社会,使每个人都得到尊严和地位的社会。这个理念也许在“真理”方面有不足,但是并不妨碍我们认可它、接受它,并且按照它的指引,去创造世界、创造未来。毕竟,世界是创造出来的。

这样的理论,会影响很多的企业家,而且这些企业家可以创造出非常健康的社会细胞——美好组织。像惠普的两位创始人就深受德鲁克的影响,他们就以极大的心力,创造出一个非常我们欣赏的组织。连乔布斯都经常说,所有硅谷的企业,都要感谢惠普,尤其是惠普有关人的管理的理念。从这一点来说,理念创造了历史。

作为管理学家来说,德鲁克独一无二的价值,就是求“正义”。他一直在研究,什么是好的社会?当时19世纪的欧洲是乐观的景象,但到了20世纪,一战、二战撕毁了美好。为什么社会滑向了集权?怎样避免这样的状况?这是德鲁克毕生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境界、视野和追求,所以他的理论有非常强的穿透力。

第三个方面是什么?“美”。很多美的事物激发、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和情绪。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真不一定美,美不一定真。举个例子,做企业就像我们人生一样,开弓没有回头箭,做了企业永无宁日。

德鲁克说,“从此王子和王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描述,只会出现在童话中,生活中不存在。你会发现,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跋涉的过程。当然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童话故事,会激发内心强烈的美感,但是并不一定真实。所以美是给我们很多的滋润,让我们的人生发生一些可能是质的变化。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德鲁克的洞察力和影响力,在我看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美好社会的追求。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的秩序,才能让每个人有尊严?另外一点,是对人的尊严和发展的关切。正是因为有这样高远的出发点,让德鲁克所有的著作保持非常强的洞察力。

今天很多企业家会要求我给他们推荐德鲁克的书,我推荐最多的,就是1954年的《管理的实践》。虽然过去60多年了,但这本书里除了极少数章节制造业的痕迹稍明显以外,其他的所有内容依然有非常强的震撼力。只要你沉下心来看看,里面对几乎所有管理的核心问题都进行了探讨,今天依然毫不过时。

所以,这是我想首先跟大家分享的一点。我想上面谈到的这些,对我们解决目前眼下的问题并不一定有帮助,但是你成为HRD、HRVP、CEO,或者是你创立一家公司,你希望创建一家健康的组织,成为美好社会的细胞,那么德鲁克很多的理念会对你有帮助。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这是在德鲁克研究会的网站上出现的这样一句话,非常简洁。我用稍微冗长的一句话来翻译,就是我们要协助领导者共建健康的组织;通过健康组织的构建,来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为什么这样讲?德鲁克认为,“在一个由多元组织构成的组织当中,使我们的各种组织机构负责任地、独立自治地、高绩效地运作,是自由和尊严的唯一保障。有绩效的、负责任的管理,是对抗和替代极权专制的唯一选择。”

我们都知道,组织存不存在问题?肯定存在。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HR准备放弃这个职业,而且最好做跟HR无关的事情。所以1950年代的时候,很多人批评组织就是员工的囚笼,对我们造成了很多的伤害,呼吁抛弃组织。这时候德鲁克非常清醒,他说我们要看到一个问题,抛弃组织的后果并不一定是自由,极有可能是走向专制。所以现实的选择是,我们要能够推动卓有成效的管理,来建设健康的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一个健康的世界。这是他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有时候读德鲁克的著作,看到一些穿越时空的洞见,我就想起一段话。赫胥黎也是非常知名的大师,写过一本科幻小说叫《美丽新世界》,可能有的同学看过,非常好。他也是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人之一。这本《长青哲学》是他研究的各个宗教当中,真正有顿悟和突破的一些先贤的言论。可能每位童鞋都有你欣赏的企业家和一些人物,我觉得这段话可以概括为什么他们(包括德鲁克)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

“作为道德性存在,我们的认知也依赖于想把自己塑造成什么,用威廉詹姆士的话来说:修行可以改变我们的理论视野,这有两种方式,它可能到向新的世界,获得新的力量,我们仍然是我们,但我们通过道德方式获取更高的能力和生命之后,便可能得到先秦望尘莫及的那些知识,所以简洁地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有时候我们确实在摒弃一些杂念、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以后,才可能会获得原来一些想象不到的知识。这是德鲁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精神一直在高处。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有的童鞋可能会发现,德鲁克谈的大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东西。但往往稀松平常的背后,藏着深刻的道理,需要我们用多年的实践才能体会。举一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德鲁克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

我们要说的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只要是家企业都在做。但水平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当然,今天有很多外企可能做得好一些。民营企业大概是这样的状况,谈到目标管理,大家通常会想到的是这些:

比如,当然要定目标,没有目标没有办法进行考核呀。比如,目标管理嘛,不就是定指标、压任务、强奖惩。比如,甚至有知名企业,公然宣称“我们集团只有一个大脑,就是董事长的大脑,其他人只要执行力强就可以了。”再比如,目标管理就是依靠压力进行管理。这是今天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讨论到目标管理的时候,最普遍的特征和想法。这些想法,完全背离了目标管理的本义。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德鲁克所说的“目标管理”,到底是什么?有两位企业家非常推崇德鲁克,一个是惠普创始人帕卡德,一个是英特尔CEO格鲁夫。他们是怎么认知这个普普通通的目标管理的?帕卡德说,目标管理是惠普之道的精髓;格鲁夫说,目标管理是战后数十年的主流战略思想。这两个评价和认知,都是相当“惊人”的。

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下,德鲁克为什么提出“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来自于德鲁克对组织的认知。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和商人是不一样的。商人顺应形势,通过交易赚一些钱;而企业家要主动出击,进行价值创造。所以德鲁克提出,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创造客户。请大家注意,他说的是创造需求,而不是满足需求。因为他认为,客户的需求是模模糊糊的,没有静态的需求,何来满足一说。所以他认为,企业要想持续成功,必须设立一些目标,通过这些目标的达成,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价值,实现公司的发展。德鲁克说,企业需要目标管理。与之相反的,是凭借老板一时的喜好和冲动运转。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长期规划和战略规划是不一样的。长期规划在很多公司意味着,把明天变成今天的延长线,基于今天的状况,线性地规划未来3-5年的目标。所谓的战略规划,就是要看到组织的发展是不连续的,组织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重要的不是解决现有问题,而是抓住未来的机会。这就要求企业站在未来看现在,通过抓住未来的机会,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所以一个组织有没有战略性思维,最重要的特征是,你有没有勇气舍弃过去。舍弃过去,是具备战略思维最基本的特征。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舍弃过去非常难。我们会习惯于立足现在规划未来,但是这就不是德鲁克所说的目标管理。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我相信这样简单地说一说,你就会发现,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目标管理,含义是非常深刻的。

我在这里也总结了德鲁克所说的目标管理的5个原则。他提醒我们目标不是火车时刻表,而应该是导航的指南针。目标的作用更多地是聚集,让资源聚焦实现突破,但是很多企业把目标变成了必须100%达成的东西,甚至为了做到这一点做了很多的考核。有些公司的考核体系设计不合理,就会出现比较怪异的现象,比如说预算的准确率必须达到100%,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到了12月份,各个部门突击划预算。因为如果花不完,就说明预算不准确,所以一定要把这个花到100%。这就完全背离了初衷。

上面还是把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方法和体系来说的。如果从更高的理念层面,目标管理意味着两个关键词,自由和责任。自由不是放纵,而是有责任地选择。与靠上级的指令和控制进行管理相比,目标管理,准确来说,是基于目标和自我控制的管理,意味着员工可以自己选择跟组织目标相关的事情,承担责任,做出有价值的成果。所以从这个角度,德鲁克说,如果我的管理思想当中有一项可以称为管理哲学的话,就是目标管理。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目标管理,不是自上而下压指标,而是与员工就目标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员工按照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去工作,承担责任,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发展自己。要从传统的控制式管理转到这样的做法,可不容易,我们要克服很多的困难,包括对员工的假设,都要重新做出一些调整。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最近有一本书叫《这就是OKR》,实际上OKR就是最正宗的目标管理。从目标管理到OKR,它是有这样一个演进的过程。1954年德鲁克《管理实践》当中提出目标管理,那一章的标题翻译不准确,“目标管理自我控制”,更准确的翻译是“基于目标和自我控制的管理”。后来英特尔CEO格鲁夫,把目标管理变成了公司的管理基石。他提出了每个“目标”必须要细化成几项“成果”。成果是用来衡量目标是否实现的。

格鲁夫曾经招募了一名哈佛的在校生做自己的助理,就是杜尔,《这就是OKR》的作者。杜尔深得格鲁夫的管理精髓,后来他成为了非常著名的投资人,最著名的投资标的就是Google。杜尔将格鲁夫的管理实践进行了提炼,就是OKR。他在自己投资的公司大力推行OKR,其中做的最好、一直在坚持的,就是Google。

跟传统的目标相比, OKR有一点是突破了传统。我们都知道,订目标有个Smart原则,其中A的意思是“可以达到的”,跳跳可以够得着的。在Google就打破了这一点。因为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和传统公司的业务是不一样的,可以实现指数型增长。按照CEO施密特的说法,谷歌只有“扩张”没有传统的“增长”。而且Google两位创始人希望大家订一些天马行空的指标,正是因为有天马行空的目标,才会鼓励大家突破现状。OKR在Google的平均达成率是70%。如果说目标管理与OKR有区别的话,这可能是唯一的地方。其他的,德鲁克在1954年的书里面就谈得非常明确了。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举这样一个例子,是希望让大家看到,我们一些习以为常的理念和做法,可能都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还是那句话,好的目标管理和坏的目标管理,真是天壤之别。

下面我们来谈谈“以人为本”,也就是德鲁克有关人的管理的思想。

德鲁克的著作需要反复读,过一段时间再读,常读常新。原来我写《HR转型突破》的时候,就是围绕“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这一章的内容,有几个段落读的特别有感觉,所以就结合HR工作的体会写了这本书。后来这几年,我经常重读《管理的实践》,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这次体会到,读德鲁克的书,最大的瓶颈是自己,是自己的阅历和经验。随着阅历、经验的增加,读这本书就会有全新的发现。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我们来看一句话,“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是不是很有共鸣?很抱歉,这句话令人感动,但远离德鲁克的本意。我不否认这句话的价值,如果组织能够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当然非常好。但是这个组织当中不是这样的。这句话非常流行,但是这话跟德鲁克的本意是不一样的。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关于“以人为本”,德鲁克讲的是什么?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贯穿我一生所有著作的主题,就是现代社会中人的自由、尊严和地位。”如果希望帮助人获得自由、尊严和地位,作为“人类的成就、发展和实现手段的组织”,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德鲁克毕生就在围绕这些问题做研究。所以,他的确是从“人”的角度去分析组织,他没有说组织就应该是股东利润至上之类。

德鲁克的“以人为本”,我总结了5项关键原则。最近我把他关于企业管理的著作前后翻了两三遍之后,我觉得这5点或许可以代表他的观点。“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核心原则,有5个。

“以人为本,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似乎答案已经非常明确。我在开场的时候就谈到,很多事情经不起琢磨。比如说,人生的意义。这个事情你如果认真琢磨以后,有可能会发疯。有人回答,当然有意义,但是这个回答带来新的挑战,就是这个意义是怎么来的?如果我们承认人生有意义,似乎就有一个更高的存在,为我们设计了“人生的意义”,等待我们用一生去追寻。我们如何确定这一点?

如果人生没有意义,那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荒诞。以一生的时间过了没有意义的人生。到底你的人生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关于这个问题,你会发现答案比我们想像得要复杂得多。

我们来说说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很多企业说,以人为本,就意味着事业合伙人、股权激励、自组织、给员工充分授权,等等之类。

我要告诉大家,如果你认为以人为本意味着股权分享和自组织,这是120年前,泰勒发起科学管理之前要对治的症状。当时企业管理两个特点,一个是给员工激励,第二个是让员工有自由权。事实证明,这种管理方式是非常低效的。泰勒的“科学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颠覆式地提升了工业时代的效率。

如果你认为,以人为本意味着公司要有和谐的关系、食堂饭菜要可口、办公室要做得非常漂亮、非常有创意,让员工觉得能够激发他的积极性,这是80年前人际关系运动就已经做到的。很显然这些做法遇到了问题,后来有了大量的改进。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所以要说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是很有挑战的。

德鲁克倡导的第一条原则,是“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德鲁克的观点甚至比较偏激。很多人和组织认为,员工对于企业的诉求主要是“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合理的薪酬”,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企业领导者是这样的观念,是对员工尊严的蔑视和践踏!

公司当然要为员工提供合理的报酬。但是如果把这个看作是员工诉求的核心,就意味着把员工压缩成非常干瘪的经济单位。德鲁克打了个比方,这就相当于把员工看作是一个自动售货机,我们投几个币,它就吐出来一个东西。这种对员工需求的理解是非常糟糕的。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员工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的员工,有哪些方面的诉求呢?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诉求:生理、心理、社会、经济、政治层面。举个例子,生理就是当时,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当中,流水线把人变成了机器,他觉得这是对“人”的尊严的极大损害。所以德鲁克提出,在分析工作的时候,可以用分析的思维;但是在组织工作的时候,就必须要用有机的思维。“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协调性、判断力等等,所以在对工作进行安排和组织的时候,一定要把“人”的这些独一无二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不是把人异化成单调的机器,每天做非常机械的动作,这是早期德鲁克大力呼吁的。

在心理层面德鲁克的建议就是我们要认识到人是有发展的需求。这个方面有一个人比德鲁克更深刻一些,就是阿吉里斯,组织学习领域的顶尖专家。举一例子,你觉得,员工表现不好,老是想着偷懒、怠工,对工资斤斤计较,是什么原因?

阿吉里斯会告诉我们,每个员工作为“人”,会有天生的成长需求,会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这个成熟就是希望有担当、希望和人达成协作等等。但是组织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会压制一个人成长的需求。这里头最常见的,一个是等级森严的层级,另一个是命令式的管理。这些特征压制一个人的成长需求。当员工的成长需求被压抑以后,他就会做出一些适应性的反应:不想工作、对工资斤斤计较等等。如果没有看到根本的原因,很多公司的对策是更强势、更严格的管控,大棒抡起来。这些做法实际上反而加剧了问题。所以你要看到人是有心理层面成长的需求。

第三个,社会层面的需求,当时梅奥做霍桑实验要解决一个问题,他发现每个人在小乡村的生活叙事比较连续,后来工业化以后,被工业化潮流所裹挟,背井离乡离开熟悉的环境加入一个工厂。这时候一个人原来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打破,面临重建人际关系的过程。如果不能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归属的天然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工人的工作表现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个人际关系热和今天通俗的理解不一样。梅奥教授认为,一个组织要成为社群,帮助员工适应工业时代组织化的生活方式。

所以德鲁克的建议是,要尊重你的员工,因为他们是人。他们不是一台经济机器。这是德鲁克非常核心的观点。我们业余选手打桌球有一个说法,大力出奇迹。今天我们中国很多的企业,管理的原则是大力奖惩出奇迹。我把这个钱给足,问题就能够解决。对于这一点,德鲁克是非常严厉的批判态度。我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能够理解德鲁克的愤怒。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德鲁克倡导的第二条原则,是“让工作有成效,让员工有成就。”德鲁克认为,脱离工作本身去谈激励,没有任何意义。作为一个组织,对员工的责任不是让他满意,而是让他有挑战、成长和成就。换句话说,就是要用对待“成年人”的方式对待员工,而不是掏出一块糖哄着他,让他感觉高兴和舒服。

所以德鲁克认为,组织需要把工作任务规划好、组织好,要让员工在组织中能够高效地开展工作,达成成果。这是最重要的。但是今天很多企业以创新的名义,搞各种“阿米巴、自组织、无领导”之类,这些做法可能在少数企业能搞得好,但是绝大部分的企业做得很糟糕。工作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低效、混乱,而不是创造力迸发的状态。所以,抛弃规则的结果不是自由,更可能是低效和混乱。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这本书(《如何领导天才团队》)是哈佛的教授写的,原来她写过一本书《上任第一年》,后来她带领团队做了这个研究。今天所有的组织都强调创新,她希望揭示,顶尖团队是怎样创新的?这本书写得很好。皮克斯这家公司大家知道,动画片拍得很好。你会发现皮克斯这样一个完全创意性的公司,它依然是有纪律性。好的公司,不会把纪律性和创意放在一个对立面,而是作为互补。怎样在有纪律性的基础上,更好地激发大家的创意。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把纪律性放到一边,创意就自动迸出来。

所以德鲁克认为,一定要先把工作组织好,让工作富有成效,这样员工才会有成就感,才能得到真正的激励。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德鲁克倡导的第三条原则,是“提高责任感,而非满意度”。德鲁克认为,我们没法用金钱买到责任感。关于工作,德鲁克有自己深刻的看法。德鲁克认为,工作是人性的延伸。当我们想要逃离工作的时候,准确来说,我们要逃离的是“坏工作”,单调、乏味、没有成长和成就感的工作。德鲁克认为,工作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我们跟这个社会连接的方式。

不需要工作的,只有两个群体:一个是很不幸在精神层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另一个是像佛陀这样证悟了的。所以,工作是我们连接社会的重要方式。一个人如果能够完全不工作又健康地活着,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很难什么都不做。你可以试试看。

所以德鲁克认为,不应该关注员工满意度,一是你其实很难搞清楚员工是因为什么今天心情好、很满意;二是我们可能在“适度的不满意”的张力下生活,才是比较好的。所以组织应该让员工有“好的工作”可做,而且要通过各种方式,按照德鲁克的说法,甚至要“诱导”员工承担起责任。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德鲁克对于激发员工的责任感有很具体的建议:要安排员工到有挑战和成长的职位上、设定高绩效标准、与员工分享公司信息、提供管理者的视角等等。今天很多企业就是这么干的,像Google、奈飞等等,他们很多的会议就是通过信息分享让大家有主人翁的感觉:我对公司很了解,我是公司的一分子,我跟公司之间不仅是利益交换的关系等等。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德鲁克倡导的第四条原则,是“员工是机会,而不是麻烦”。当然这个对管理现实来说,是非常有挑战的。今天我们大部分的公司是怎么干的?虽然我们嘴上说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但是想想平时我们干的那些“勾当”,是把人当成了资产还是麻烦?

这是为什么在读帕卡德的《惠普之道》时,我非常感动的原因。帕卡德说,我跟休利特创办这个公司一开始,我们俩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我们坚信,只要营造合适的土壤,每个加入惠普的男男女女,都不是天生就想着消极怠工、偷奸耍滑、无所事事的;他们都希望和别人合作、承担责任、做出有价值的成果。大家注意,帕卡德说了前提,“营造合适的土壤”。如果员工表现不尽如人意,作为组织首先要“优化土壤”,而不是给员工扣上各种帽子。

什么是人性?人性是固定的,还是动态的、创造出来的?可以看到,在惠普,员工人性中积极的一面被信任给激发了出来。这个坦率来说,非常难。必须一把手有非常强的心力,才会有这样的信念,最终也创造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信任非常重要。信任是一个社会、一个组织隐型的、非常重要的部分。福山是美国顶级的政治学家,他写过一本书,《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一个繁荣的国家,社会资本一定非常雄厚;社会资本重要的特征就是信任。一个组织也是这样的。

组织的社会资本,也是怎样在组织内部建立背靠背的信任。这个信任可以弥合经济激励带来的不足,让组织变得非常有活力。我前面举了长期激励的例子。长期激励如果想要发挥作用,而不是仅仅给员工提供搭便车的方便,必须要有个条件:员工对公司的前景有信心,对管理层有信任。没有这个条件的存在,长期激励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

德鲁克的学生也说过一句话,“只有道德,才能去让整体大于部分简单的逻辑”。非常深刻。这个道德,很多时候来自于一把手的内心。讲到这里,可能在座很多的童鞋说,哎呀,对照我的老板,发现这个老板真的不行。我要跳槽。你别着急。我想提醒你,天下乌鸦一般黑。你可能对老板的期待过于理想主义了。

所以我希望,今天讲的这些内容不要加剧大家跳槽的焦虑。我们怎样在现实的基础上有所改变,这很重要。我们既要有理想,同时还要立足现实,现实总有一些你可以改进的地方。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德鲁克倡导的第五条原则,是“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而不是改造人”。用人之长,我们原来都说过,甚至天天说。我原来觉得这是一个管理技巧,后来发现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而且,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是德鲁克的“美好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在德鲁克的心目当中,一个美好的组织,应该是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是充分发挥人的长处,第二个是让员工有成就。德鲁克的管理是非常硬核的,没有太多温情脉脉,没有对人际关系和谐的强调。他强调的是一个组织应该是高绩效的、一个管理者应该是卓有成效的。对于组织和管理者来说,必须要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超越、不断抓住机会发挥优势、不断前进。

今天我们很多的领导力发展,其实是回到了机械思维,搞一个模型,把人给“摁”进去,是新的“不把人当人看”。这么多年管理实践下来,德鲁克的这个看似普通的“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真正的有机思维,是真正的“把人当人看”。如果你不是太有感觉,不要紧,在这里算是埋了颗种子,慢慢随着你的职业生涯展开,你一定会有深刻的体会。

为了强调这一点,德鲁克甚至举了个“极端”的例子。他说你看残疾人工厂,他们的招工广告是:不要告诉我们你不能做什么,我们只关心你能做什么。简简单单的话,发人深省。德鲁克说,我在咨询实践中积累的对人性的理解,要远远超过我读神学著作的时候。关于这一点,有一位顶尖的量子物理学家写了一本书《一面多彩的镜子》,最后一章让人特别感动。

作者的观点,关于人性中的宗教性、关于用人之长,在这一章中与德鲁克的理念交相辉映。我本来想现场给大家读一遍的,可惜太长了。作者说,我们研究宗教不要研究想不到的东西,你只要看人的社会,仔细琢磨琢磨就有很深刻的体会。

他在里面谈到四种人,都是有残疾的人。一个群体是夜视症,白天他们是睁不开眼的;另一个群体是自闭症,还有其他两个。但是作者发现,这些群体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说夜视症的人,可以晚上钓鱼养活自己。自闭症的人,画的画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像出来的,他也能够养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

作者说,我们作为主流的人群觉得那些是有残疾的人。如果有更高的存在看到我们,在他们的眼里,我们跟这些群体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的社会是多种多样的,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觉得别人有缺点。也许丰富化的社会才是美好的,我们要看到每个群体都有它的优点。

德鲁克对于世界也是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一个领导者只盯着下属的缺点,完全看不到下属的优点发挥长处,那就是糟糕的领导者,应该让他赶紧下台。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是看别人的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坦率来说,自己每次看到那一段都会反思,因为我也是非常挑剔的人。各种反思,死不悔改。所以你会发现,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是非常具有挑战的。

德鲁克甚至给我们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他就建议我们要重新定义绩效考评。他说,HR不要挑毛病,本着“治病救人”的思想做绩效考评。应该把绩效考评看作是发现人才优势的机会。我们能否通过考评发现这个人的优势,然后未来人事决策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参考。在这一点上,任正非是完全相同的看法。

时间差不多了。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德鲁克“人的管理”5条核心原则,希望对于大家思考和厘清什么是“以人为本”有些帮助。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 The End -

资料来源于网络,由3HR整理编辑,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HR的手、脑、心 | 重回德鲁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