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兴盛
在线教育有过两个时期,视频期和直播期。
视屏期最显著的代表是国外大学的公开课和新东方教育视频。一个是国家力量推广教育,并只是作为一种政策性推广,实用效果并不明显。新东方教育视频是资本力量的助推,贴合社会需求,应运而生。
这种模式虽然缺少互动模式和约束条件,但在那个传统市场占主流的时代,依旧会获得大批要学习,想学习的人群。这种模式对于大学课程,只是一种全民福利,对于企业却是一种市场行为,而随着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个人与公司蚕食这片市场。在线学习在这个时刻横空出世。
按道理,传统产业的升级可以囊括新兴产业,这样大者恒大。企业和人一样,一旦有了自己重视的东西,行动便较为缓慢。新产业相比于已有产业,风险太高,并且新产业也会对已有产业形成冲击,掌握话语权的恰好是这部分传统产业的领头们,于是在线教育成为了一种从无到有的突变。
首先在线教育需要的基础设施已经建立。网络资费的下降,信号稳定性的提升,使得宽带业务成为居家必备品。这就像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全国各地,知识就像货物一样,被安全而便捷的输送到目的地。移动互联网的升级,再次为线上教育做了一次助推,上述条件,已经为直播教育做好准备。
有些人将视频课程称为线上教育,太过于广义,线上教育的本质只有直播教育,将一切搬运到互联网上。
经济增长使得在线教育的需求在增加。我们以前讲“再穷不能穷教育”,如今,生活水平整体得到提升,民办学校兴起就是例证。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自然会增加,但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沿海城市、大都市。即使有钱,也不能享受这份资源,但线上教育却做到了。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老师的知识、理念传授到偏远落后城市。这才是一种教育资源的公平。
城镇化发展会改变社会文化,有人将此称为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这种观点,我不赞同。改变并非是变的匪夷所思,而是打破原有的文化、准则、习惯,塑造一种并非全新的模式。非全新是因为这种模式一直存在,存在其他区域,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
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就是其中一种文化。早些年,父母的陪读,不只是给你做饭,督促你学习,还有一个原因是你的安全。城镇化使得城市的领域更为宽广,从南到北就需要三四个小时,每年有大量外来人口,安全性对于城市更是一种考验。而线上教育是破解这种情况的利刃。
教师岗位商业化。教育分为知识交易和人格教育。知识教育可以短时间快速的填补,比如跳级。人格教育却是一步一个脚印,更是急不得。老师兼顾这两种教育的便利,记得,只是便利,但也最为重要,这两种教育保障了教师社会地位的特殊性。但目前的社会舆论来看,并非如此。学生不喜欢,家长在抱怨,看似只是两个群体,却可以代表社会中的大部分群体,因为每个人做过家长,也当过学生。教师唯一的好名声,可能存在相亲市场。
按道理,社会上的每一份岗位都可以商业化,因为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只是我们个人对于教师岗位报以崇高的想象。这份崇高有其历史渊源。古代,依靠一门学说就可以国富民强,依靠一种战术就可以战无不胜。学问与战术的创始人与继承者,推广自己的知识,成为最早的老师。这个时期的老师兼顾知识与权力。再后来,“学而优则仕”成为正统思想,老师用知识换取权力。到现代,老师只剩下知识。
为何崇高的想象依旧存在?富有知识的老师可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刚才说了,这种知识分两部分。学生体现在试卷的知识只是其一,而学生走向社会,会成为各个领域的人才,这个时候,另外一部分知识才开始显露。教师的崇高在于培养出不同领域的人才。
线上教育主要针对的是知识教育,成绩用试卷容易评价,也容易在短期得到提升。人格教育还是需要传统教育,而二者可成为一种补充。
防弹可可
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