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学那些事儿

2022-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潇晗

历史人物一般都会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

1.

历史形象,一般是以正史为主,其他史料为辅。但正史只是一个官方说法而已,并非就是历史真相。

一个朝代存在的时间越短,其正面的历史形象就越少。反之,一个朝代存在时间越长,其统治阶层的历史形象就越好。

因为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史官,专门有人随时记录。这样就会有第一手的资料留下来。到了要修史的时候,这些资料就可以拿来用了。

如果一个朝代时间很短,战乱频繁,就算有史官记录,这些资料也不一定能保存的下来。

而且由于史书一般是由下一个朝代的人来编撰的。其中又不免有编书者和当时的统治者的好恶,所以本来便不一定完全真实的史料,删删减减之后,其中真假扑朔迷离雾里看花,也就不奇怪了。

2.

文学形象就更离谱一些,作者的好恶占了更大的比重。

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各个人物,都与正史记载有较大出入,而且很多故事也是演绎出来的。

就拿曹操的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来说,虽然都不大好,但无疑历史形象更客观一些。

笔者以为,曹操是一代枭雄,而非奸雄,甚或奸臣、奸贼。

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反派,心胸狭隘、忘恩负义、生性多疑等等。

写三国这段历史的,最权威的史书,自然便是陈寿的《三国志》,但即便是这本书,其中所记载的也不会是历史真相。

更何况是成书于一千多年以后的《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呢。

3.

民间形象就是指一个历史人物在民间的形象,也就是在一般百姓眼中的形象,是忠是奸,是好是坏。

还是拿曹操举例吧。曹操在戏剧中是白脸,关公是红脸。这俩人一个是大坏蛋的形象,一个是大好人的形象。

曹操在民间的形象可以说是每况愈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形象越来越差。

早在晋代的时候,他的形象就有些不怎么好了。以至于后了清代乾隆帝的时候,因着这位十全帝王对曹操的不喜,随着他的大笔一挥,奸贼这个形象算是定了,再难有所变动。

而与此同时,诸葛孔明在民间的形象则越来越好,甚至将别人做过的事,记到了孔明的头上。比如赤壁之战的功劳,原本主要是周瑜的,后来让诸葛孔明给占了大半。还有什么七擒孟获、空城计,也都是不大可能是史实之事。

4.

综上所述,一个历史人物形象的变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神化。

比如孔明先生,本来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三国鼎立的局面便是由他所策划的,联吴抗曹的政策也是他出的,是他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这本没有错。

但随着越来越神化孔明,也就弱化了别人的能力。他成了无所不能之人,军事才能也是一流。这就有点不符合史实。

孔明自己也说过,他性谨慎,那些奇谋不大可能是出自他的手笔。

别一方面就是神化的反面,暂且叫做鬼化吧。

比如曹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实,曹操是一个真实的人,不做作,有啥说啥。就连临终的遗嘱也极具生活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家国天下,而是一惯的性情中人儿女情长。

曹操不只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文学家,他的诗很大气,不局一格。

在文学史上,三曹(曹操、曹植、曹丕)是可以与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相提并论的。

文学家一般便有真性情,不然只靠着矫揉造作和演技,是写不出那些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的。

曹操顶多是一个真小人,而非道貌岸然,满嘴人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

真小人,至少还余下一个真字,总比伪君子那种连真也没剩下的人,要好得多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